盛夏时节,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的十里蔬菜长廊绿浪翻涌。农户邓预海正蹲在南瓜地里,手机突然响起——又有客商通过合作社发来订单。“现在有了蔬菜经纪人兜底销售,我们只管把瓜种好,有几家合作社抢着要我的瓜,我选出价最高的。”邓预海指着正在装车的南瓜说,“要是帮着采摘运输,还能多赚一份工钱。”
邓预海口中的“蔬菜经纪人”在多年前还叫“代办”,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关键纽带。他们左手握着农户地里的种植情况,右手握着国内外蔬菜市场的供求动态,通过微信群秒知行情,用冷链车跨越千里,帮农户躲过价跌风险,让新鲜蔬菜24小时端上都市餐桌。目前,仅潘家湾镇的蔬菜经纪人就有300余人,他们依托政策支持助力蔬菜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人物”。
“种菜要跟着市场跑,不能跟着感觉走!”潘家湾镇四邑村蔬菜经纪人邓章松感慨道。这位“90后”蔬菜经纪人,10年前还是普通农户,如今每年经手的蔬菜超千吨,去年更包下300多亩地搞规模化种植。
邓章松掏出手机,翻出之前甘蓝滞销时的照片,菜地里堆成山的蔬菜让人揪心。“现在咱们掌握了市场需求信息,我提前告诉大家今年种啥品种,还发种子给农户!”他指着手机里整整齐齐的圆包菜照片说,“城里人买菜看颜值,咱们的菜得‘穿衣服’。江浙沪喜欢圆的,套个白网兜;山东福建要扁的,直接装大车,市场需要啥咱们就种啥!”
“我们打的是‘时间差’,全国南瓜产区像接力赛——湖北荆州、宜昌先上市,接着海南、广西跟上,最后才轮到我们嘉鱼。等我们南瓜登场时,其他主产区早没货了,咱们嘉鱼得卡准这个空当!”潘家湾镇四邑村蔬菜经纪人邓自国说。这位有着26年从业经验的“老经纪人”,曾将农户的南瓜出口到了越南,和南瓜打了半辈子交道,邓自国有着销售南瓜的一套“秘籍”。“普通农户容易‘后知后觉’,比如嘉鱼南瓜收获尾声时,农户还以为缺货要涨价,实际安徽、浙江南瓜正大批量上市,全国货一多,价格准跌。我们经纪人靠长期跑市场,清楚每个产区的节奏,能指导大家错峰种收。”邓自国说。
这种“打时间差”的智慧,源于邓自国对市场的精准把控。“哪个品种好卖,我就引进哪个。”他拍拍身边的金香南瓜说,“金香南瓜是我从外地引进嘉鱼的,它口感粉糯香甜、抗病抗旱力强、耐运输易保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更让农户安心的是,邓自国总在市场低迷时当“保底侠”。“之前有一年各地南瓜大丰收,价格跌到5毛,我还是遵守年初跟农户签订的合同,按照8毛收,宁可自己少赚,也不能让乡亲们亏本。”邓自国说。
让人欣慰的是,两位经纪人还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难题。邓自国的工厂旺季时一天雇七八十人,工资在周围合作社中最高;邓章松的打包队常年30多人,今年还给每人买了意外险。
“咱们要当好田埂上的‘翻译官’,把农户的话翻译成市场的话,把市场的需求翻译成农户的行动!”邓章松的话道出了蔬菜经纪人的真谛,他们不仅是信息传递者,更是技术指导员、风险承担者。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乡村全面振兴的答卷正被一笔一画地书写着。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丁伶俐 陈银银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