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内涵必定蕴含着城乡融合高质量的目标,这也是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如今,伴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体育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城乡融合、丰富共富内涵的一股强大力量。近年来,贵州“村BA”的火爆就印证了乡土体育的强大生命力,眼下,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以下简称“浙BA”)火热上演,以全民性、融合性为特色,成为浙江探索“体育赋能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城乡全民运动的价值,植根于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与城乡融合的核心诉求,天然具备连接城乡、凝聚共识、激发活力的功能。2025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鼓励“村BA”等“村字号”文体活动,正是看到了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综合价值:不仅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振兴的鲜活载体,更是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有效媒介。
从浙江实践看,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面临着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三大差距”的核心任务,专门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高水平建设体育强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并特别指出要“培育壮大赛事经济”“激发教育体育等改善型消费”。这些政策部署,既为城乡全民运动开展提供了顶层支撑,也凸显了浙江将体育事业纳入共富大局的战略考量:通过赛事将城市的消费理念、运营经验引入乡村,将乡村的文化特色、生态优势推向城市,形成“城乡互补、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
“浙BA”的蓬勃发展,并非偶然的民间自发行为,而是浙江以制度创新推动全民运动下沉、以文化赋能激活城乡活力、以产业思维延伸体育价值的系统性实践,其路径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是构建“政策引领—文化扎根”的双轮驱动机制,筑牢全民运动的社会根基。政策层面,浙江将体育强省建设与共富示范区建设深度绑定,为“浙BA”等群众性赛事提供了坚实保障。文化层面,“浙BA”赛事要求参赛者必须是“地道本地人”,强化了地域认同与文化自信。
二是创新“全域覆盖—分层联动”的赛事治理体系,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浙BA”赛事分为“百县大战”预选赛和城市争霸赛两个阶段,这一设计既激发县域积极性,又兼顾市级层面竞技平衡。今年举办的浙江省第五届体育大会则将赛事延伸至景区、街区、商圈,进一步扩大了全民运动覆盖范围,共同构建起覆盖城乡、层次丰富的赛事体系,继而推动体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分布与高效流动。
三是打造“赛事引流—产业延伸”的经济循环模式,拓宽城乡共富渠道。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在于其对关联产业的乘数效应,浙江将赛事与文旅、农业、商贸深度融合,赛场周边的“文旅优惠套餐”连接了乡村旅游资源,数字化市集打通了农产品进城通道,“看球+吃喝住行”的消费链条让城乡经济形成闭环。
“浙BA”、浙江省体育大会等城乡全民运动的实践,超越了单纯的体育赛事范畴,成为观察浙江城乡融合与共富的重要窗口,其价值可从多个维度深化理解。在物质共富层面,构建了“城乡产业协同”的新场景,将体育赛事作为“流量入口”,把城市资本、技术、消费需求引入乡村,同时把乡村的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精神共富层面,培育了“城乡文化认同”的新纽带:“浙BA”中,畲族竹竿舞与现代篮球的碰撞、小商品市场创业精神与竞技体育的结合;体育大会上,景区赛事与文化展演相融合。当体育成为城乡共享的“文化语言”,便能凝聚起“城乡一体”的发展共识,为共同富裕注入精神动力。
此外,在城乡融合层面,浙江正在不断致力于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路径,体育无疑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浙BA”所推动的“县县有赛事、村村有参与”,浙江省体育大会实现的“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本质上就是将优质体育资源向基层延伸、向乡村覆盖。这种资源下沉的过程,正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生动实践,让乡村群众与城市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力推动了城乡融合向纵深发展。
这场实践深刻揭示:共同富裕不仅需要经济指标的提升,更要创造城乡共享的美好生活体验。其探索也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体育赋能”的宝贵启示:体育可超越身体运动的范畴,升华为驱动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协同并进的新时代力量。
作者:李芳菲 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