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国际热点 详情

科技为画笔 齐绘新蓝图——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综述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姚雯祎
  •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董家琛 文/图
  • 2025-07-29 22:07:42

葱茏盛夏,聚焦泉城。

7月24日—26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济南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主题为“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来自62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300余名各界代表相聚泉城,共商全球粮食减损大计,共绘粮食安全合作蓝图。


粮食减损是全人类的“必答题”

当前,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地缘冲突等因素,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日益加剧。《2025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数和营养不良的儿童人数超过2.95亿人,面临“灾难性”饥饿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但与此同时,丰裕与饥饿并存,全球每年食物损失和浪费量高达13亿吨,约占全球生产总量的1/3,严重影响着世界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粮食减损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必答题。

“这些损失和浪费的粮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至少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6%。它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同样触目惊心,整个食品链中,从生产、运输到储存、消费,每年约损失1万至2.5万亿美元。”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执行管理主任伊斯玛罕·埃洛阿菲表示,在中高收入国家,过度采购、不当储存以及消费者的浪费是主因,需要改变零售模式和消费者行为;而在低收入国家,粮食损失和浪费主要发生在生产、加工及运输环节,因此解决方案必须聚焦于基础设施、技术和能力建设。

与会各国代表分享了各国粮食损失和浪费情况与应对措施。

“在中国高级农业专家组的支持下,我们的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农作物产量与加工能力显著提升,农业自给水平得到提高。但我们仍面临着农产品储存和利用的问题,需要更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变现状。”布隆迪环境、农业与牧业部部长普罗斯珀·多迪科说,“我们希望能够借鉴中国和其他国家在粮食全链条减损方面的专业经验,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以更好推动布隆迪粮食减损。”

马尔代夫农业和动物福利部国务部长穆罕默德·纳伊夫介绍,马尔代夫固体垃圾的60%是被浪费的粮食,特别是在旅游产业中,粮食浪费问题突出。马尔代夫采取的主要策略是推广循环经济的解决方案,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或能源,还鼓励家庭堆肥并设立更好的废物收集和处理系统,同时优化食品处理方式,调整食品份额大小。

丹麦驻华使馆食品、农业和渔业公使衔参赞柯雅表示,丹麦在全球各个国家开展了150余个项目,一方面将原本要浪费掉的食物用于宠物食品和饲料生产,另一方面,将这些食物用于医药、生物等行业,大大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科技推动粮食减损,也是全球农机企业的重要课题。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总经理付信伟介绍,作为国际农机龙头企业,科乐收公司的收割机采用全球领先的切纵轴流技术、机器自动调节技术、3D清选技术,能够保证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实现粮食正常收获损失减半。


展示“中国答卷”

从精量播种到防灾减灾,从规范加工到豆粕减量替代,从优化仓储到引导健康消费……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粮食减损体系,为中国人端牢端稳自己的饭碗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秦玉云表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强化顶层设计,管粮、治粮、节粮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优化产后服务,支持建设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累计为农户配置1000万套储粮科学装置,农户储粮损失率由十年前的8%降到目前的3%;改善仓储条件,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旧仓升级改造;注重科技创新,在全国建设了23家粮食技术创新中心,粮食节约减损技术研发不断取得新成果;加强标准引领,围绕粮食节粮减损、绿色优储、适度加工,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引领粮食行业节约增效。

与会外国代表参观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食物节约减损与绿色消费团队首席程广燕介绍,运用AI技术,可以根据用餐人数、营养需求、消费偏好等,定制推荐菜单,实现精准原料配置,在配餐环节减少食物浪费。“中国的许多大学开设了健康食堂、智慧食堂。以中国农业大学的智慧食堂为例,消费者点完餐后,不仅能够知道花了多少钱,还可以看到这一餐摄入了多少热量、蛋白质、脂肪等,这些信息能够指导消费者进行科学用餐。”程广燕说。

本次大会还设置了粮食减损成果、智能农机装备、优特农品展示。参展企业北京惠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展示了覆盖谷物收、储一体化的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商务副总裁徐成法介绍,混流烘干工艺、负压除尘系统、多参数粮情系统和智能通风系统等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降本增效、绿色仓储。目前,公司在140多个国家开展相关业务,帮助古巴建设全国粮食仓储、种子加工等全国布点,帮助埃及建设50万吨粮食仓储和加工设施,帮助津巴布韦建设系列粮油收储加工线,提升了这些国家的粮食减损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大会次日,与会代表前往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和“天上的街市”项目地济南市王老村,了解天空地网·星河AI融合平台赋能粮食减损的实践,感受该村从过去的贫困村到如今的旅游村的华丽蝶变。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得非常好,在这里我能看到文化的融合,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食品安全、自然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秘书娜蒂莎·查尔斯-潘廷说,“今天看到的先进农业技术也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希望振兴本国的传统农业部门,所以我认为这次实地考察很具有启发性。”


全球携手凝聚共识

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举办四年来,世界各国在粮食的生产、收获、储运、加工、销售及消费等关键环节,采取了多样化的减损举措,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全球粮农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会期间,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发布《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回顾》,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金轲发布《粮食减损南南合作行动方案》,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未来推动粮食减损的行动方向。

粮食减损,不是单一国家的挑战,而是全球的共同课题,需要各国各界携手,才能向地球交出满意的答卷。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为世界提供了重要平台,各方能够以此为契机,共同讨论有效的粮食减损方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代表卡洛斯说,“FAO将继续携手各方伙伴,加强在数据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密切协作,及时分享信息,这样我们针对粮食减损的举措才能更加及时、精准、可测量,实现农产品更好的生产、保护和减损。”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在中国成立中国农村发展卓越中心,旨在促进中国农业科技的探索与进步,特别是在应对全球饥饿和粮食减损等方面。WFP驻华代表赵兵表示,WFP卓越中心与中国农业农村部共同举办了多场对话活动,与各界共同讨论农业发展、农村转型和粮食安全等相关话题,与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并实施项目,学习彼此的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实现粮食的增产与减损。WFP还搭建了线上南南合作知识分享平台,进行全天候知识分享,帮助全球南方国家从中受益。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表示,世界资源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搭建从科学认知到政治共识的桥梁,构建了许多对话平台,许多联合国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都是其伙伴。希望能通过供应链上的大链主企业,撬动更多农户参与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当中,也希望能够与中国乃至全球的合作伙伴共同促进有利于人类、气候和自然的粮食系统转型。

“国际合作是柬埔寨能力建设和提升粮食减损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回首过去,柬埔寨与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在粮食减损方面开展了各类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柬埔寨珍视合作关系,也将继续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以共同应对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这一挑战。”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国务秘书巴大卫说。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先锋力量。来自24个国家的53名青年怀着共同愿景,希望以创新与行动推动全球粮食系统变革,共同发起成立国际粮食减损与新食尚青年联盟。大会上,10名联盟成员共同发起《节粮减损“新食尚”倡议》,也让世界看到了粮食减损事业可期的未来。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