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标准迎来新变化

2025-07-29 17:01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孙嘉慧 作者:刘趁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7月28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今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个示范创建项目,遴选工作将有优化指标、简化程序、减少频次、加严监管等新变化,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硬杠杠。

据介绍,自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先后组织开展了7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共命名了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植在祖国大地上,让生态文明理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各地依托生态优势,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更宽”,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三种转化路径,以及生态补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金融等七种转化模式,把好生态变成“金饭碗”,让颜值变价值。此外,各地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上“走出新路”,如海南保亭创新“基础+治理+奖励”的补偿模式,水质达标率提升了25%;福建武夷山建立“两级流转”机制,带动旅游收入年增18%,有效调动了老百姓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聚焦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要求,今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个示范创建项目优化调整了部分指标,市级指标更加侧重综合建设成效和前瞻性,县级指标更加侧重任务落实和农村环境整治。

生态环境部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管理规程进行了修订,取消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作为准入条件的相关要求,由原来的“规划引领”改为“指标导向”,进一步简化了程序,切实为基层减负。新的遴选工作周期也从一年调整为三年。相关负责人介绍,延长周期实质上是减少频次,控制数量,优中选优,进一步提高创建的“含金量”,树立创建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示范创建项目还将施行全周期动态监管,在日常,出现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进行警告;对命名满六年的开展复核评估,进行“末位淘汰”。通过全周期监管,确保引领示范的持续性,不能让牌子一挂了之。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