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有温度 “小案”不小办

2025-07-30 10:50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孙嘉慧 作者:黄敬慈

7月29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检察系统优秀代表围绕如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

“基层人民检察院遇到的往往是‘小案’,但‘小案’不能‘小看’更不能‘小办’。”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刘玲在23年的检察工作中共办理各类案件2000余件。她介绍,为更好化解群众急难愁盼,该院针对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群众身边常发高发的案件建立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快速办理,让司法救济更可及。近三年来,滕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支持了84名农民工起诉维权,共帮助追回欠薪190多万元。

“关乎老百姓的案子,再小也要办好。”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汤恒明作为第一批从事公益诉讼的检察官,共办理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刑事案件700余件。他不仅办理过最高检、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李某等人跨省倾倒固废污染长江生态环境等“大”案,也办理了诸如施工扬尘、餐饮油烟、噪声污染、窨井盖破损等群众身边的“小”案,及时解决了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

“结案”容易“事了”难。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吴雅芳从检25年来,办理1200余件案件,其中有130余件涉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多年办案经历中她发现,在一些涉案精神残疾人的轻刑案件中,单靠起诉或者不起诉并不能实质性解决问题。为此,该院推动建立了涉案精神残疾人就业帮扶机制,帮助他们通过劳动获取收入来赔偿被害人损失,最终化解双方的心结,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多听听案件背后的故事”,是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张晓波多年的办案习惯。一次故意伤害案中,犯罪嫌疑人忽然问,“检察官,明天还会下雨吗?”这引起了张晓波的好奇,经过深入交谈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承包了大片菜地,因连续多日的暴雨心急如焚,对自己的行为也十分懊悔。张晓波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最终,地里的菜苗“得救”了,被害人还成为犯罪嫌疑人经营农场雇佣的新员工。

“对于老百姓来说,案子再小也是天大的事。”在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杨莎莎办理的16岁少年小宇(化名)盗窃案中,小宇偷了邻居3000块钱,到案后既害怕又后悔。杨莎莎在走访中了解到,孩子平时很老实,父母离婚后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奶奶生了病他才犯了错。由于小宇有自首情节、全部退赔赃款、取得了被害人谅解,又是初犯、偶犯,该院对他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设定6个月考察期,还协调公益组织帮小宇的奶奶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现在,小宇已通过考察,还在一家面包店当上了学徒,并专门给人民检察院送来感谢信。被害人也说:“这样的处理比判刑更让我们服气。”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黄敬慈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