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源鼎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杰时,他正指挥着工人帮忙,将一台卡车上满载的稻谷卸入烘干机。张杰告诉记者,今年7月3日“开机”以来,公司已烘干了近2000吨稻谷。最忙时,全部6台烘干机不间断作业了300多个小时。
当下正值南方“双抢”时节,记者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双桥坪镇,蹲点观察今年的夏收情况。每年“七下八上”正是南方主汛期,为了减少损耗、确保稻谷不发霉变质,农民们常常要争分夺秒抢收抢晒。但记者观察到,随着近年来种粮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一些地区传承多年的夏收习惯在悄然改变——烘干机取代晒谷场,老乡们收粮时更从容了。
7月24日,在常德市鼎城区源鼎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烘干厂,工作人员配合运粮车把刚收获的稻谷放入烘干设备。新华社记者陈思汗 摄
“我的烘干厂2018年刚建成时,日处理能力只有80吨,前两年进行了升级,目前的日处理能力达到了150吨。”张杰介绍,烘干厂共为包括双桥坪镇在内的4个乡镇的数万亩水稻提供服务,半径80公里内的农户,都可以把自己的稻谷运到这里烘干。
张杰不仅经营烘干厂,自己也种植稻谷。说起今年的收成,他直言:“最大的感受是,今年的早稻比去年产量更高、质量更好!”
张杰介绍,不光自己种植的稻谷亩产比去年增加了100多斤,和客户们交流得知,大家的亩产从去年的1200多斤,普遍增加到了今年的1300多斤。今年每批稻谷的出米率基本达到了每150克出米98克的水平。
7月24日,在常德市鼎城区源鼎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烘干工厂,工作人员驾驶铲车把稻谷放入烘干设备。新华社记者周勉 摄
鼎城区农业农村局粮油站技术员丁进亚为记者解答了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他介绍,今年鼎城区被纳入“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名单。在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指导下,全区选择了湘早籼24号、中安2号等产量高、抗性强、米质好的品种作为主打品种推广,配合更加科学的栽培管理方式,从而实现了“量质齐升”。
“现在的烘干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智能了。工人只要设置好温度、水分等参数,机器就能自动作业。”张杰告诉记者,几年前,由于受热不均,烘出来的每批稻谷至少有10%的碎米率,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基本没有了。每批稻谷的烘干时间也从过去的20多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18个小时。
“根据我们的监测,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农业用电量同比增加了6%。这侧面印证以烘干设备为代表的农业机械使用率越来越高了。”正在张杰的烘干厂带队检查电力供应情况的国家电网鼎城区供电公司总经理胡洪武说。
鼎城区共有10多家烘干厂,好几家都是今年才投入运营。“双抢”开始以来,为保障农民及时烘干稻谷、降低损耗,胡洪武和同事们不仅对一些老厂的电路进行扩容,处置了5起因高负荷运转导致的机器发热故障,还给全区所有烘干厂都安装了真空断路器,确保生产安全和效率。
7月24日,在常德市鼎城区源鼎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烘干工厂,国家电网鼎城区供电公司电力工人在巡检烘干设备电力供应情况。新华社记者陈思汗 摄
很多老乡都把自己烘好的稻谷存放在张杰的仓库里,委托他售卖。再过几天,张杰就能把今年新收的夏粮全部烘干。接下来,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接买家、商谈价钱上,努力让老乡们丰产又丰收。
作者:周勉 陈思汗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