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宁城县:设施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7-31 12:56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袁雅茹 作者:李昊 端木等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通过推广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不仅让群众端上了“致富碗”,吃上了“产业饭”,更引领他们走上了“小康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走进宁城县大明镇,宁城县瑞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吊秧西瓜设施农业冷棚内,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农户们穿梭于翠绿的瓜藤之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瑞棋农业在新窝铺村和马站城子村共发展了1100个西瓜冷棚,预计亩产将突破5000公斤大关。该项目不仅为当地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更带动了两个村集体增收4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美好愿景。

宁城县瑞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正在查看西瓜长势。孙康 摄

新窝铺村农民张占鹏过去在外地打工,今年家门口有了设施农业公司后,他便选择在这里打工。谈及收入,他非常满意:“我主要负责大棚设备维修等工作,一个月有5000多块钱的打卡工资,公司从不拖欠,我们在这守家在地干活,特别方便。”

与此同时,食用菌产业也在宁城县绽放异彩。在大明镇五官营子村,宁城县新意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230亩高标准双层食用菌冷棚内,一排排香菇菌棒整齐排列,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里年产约220万斤香菇,年产值高达100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新益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健介绍说:“我们每个菌棒平均每年能产1.5斤香菇,一个菌棚能放14000根菌棒,整个园区有120个这样的菌棚。旺季时,我们每天需要雇佣100多名本地农民。”

宁城县作为内蒙古最早推进设施蔬菜规模发展的旗县,始终将设施蔬菜产业视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通过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使优良品质、病虫害绿色防控、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大垄高台膜下微灌、秸秆生物反应堆、二氧化碳气肥、工厂化集约育苗、嫁接栽培、立体种植、温湿度调控等10余项适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全县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种植效益,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市场竞争力也逐年增强。十几年来,每年培训菜农6000人次以上,确保每户至少有一名种植技术明白人。

经过一任又一任的接力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截至2024年末,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已达5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37万亩、冷棚19万亩,覆盖了16个镇乡街、203个行政村。直接或间接从事设施蔬菜产业的农户达到7.3万户、17.5万人。全县已建成万亩以上日光温室园区8处,千亩以上日光温室园区64处,设施蔬菜专业村58个,形成了南部黄瓜、中东部辣椒圆茄、北部番茄韭菜、西部山区食用菌(滑子菇、香菇)以及大樱桃和草莓等特色种植的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宁城县年产各类蔬菜169万吨,产值高达72亿元,带动全县农民实现人均增收超8200元,占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宁城县设施蔬菜产业的规模、产量、效益及科技含量均居自治区前列,成为京津冀、东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重要的蔬菜保供基地。宁城县也因此荣获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县等称号,并获批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全国农业生产设施种植类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宁城县正以特色农业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作者:端木 孙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