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全泡水,期盼政府帮我们渡难关”

2025-08-01 16:12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张燕 作者:孙维福

7月31日上午,记者沿101国道驱车来到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此前已经听说,该地带滦河下游的临河村庄,7月27日受上游暴雨泄洪影响,农作物特别是设施农业受灾严重。刚驶上该镇东侧的滦河大桥,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5天前流量最大时的河面宽度,现在仍近乎接近大桥的长度。纯粹泥浆颜色的河水,还在翻滚着自西向东急速泄流,两侧,玉米整片倒伏,树木连根交错。下桥向右一拐,就是该镇的达连坑村,全村“村标”——30多栋葡萄温室大棚,沿河岸北侧次第排开,总长足有2公里。

7月31日,达连坑村30多栋葡萄大棚全部进水

“看看吧,这可瞎了,我家四个大棚全泡水,可咋好呢?”浑身沾满泥浆的老伴,看着光腿赤脚从棚里摘出两桶葡萄的辛会国,满脸愁容地说。“所有大棚都进水,水面淹过了葡萄串。”葡萄架下,辛会银和弟弟站在半尺多深的淤泥里,比划着说。哥俩各有一栋120米长的葡萄大棚,靠卖葡萄年均能收入10万元。“今年不光没指望了,我们更担心的是这么厚的淤泥,会把葡萄秧捂死,那样就要升棚换秧重新栽,损失就不是一年的收成了。”站在被水泡过,家什器物杂乱堆放的棚房门外,辛会银心情沉重。

7月31日,辛会国(左)光腿赤脚从棚里摘出两筐葡萄上道摆卖

从达连坑村继续前行4公里,就是以农旅融合著称的大贵口村。一进村口,就见路北侧各家各户在清理水毁浸泡的杂物,多条尼龙水管排除着街中院内的积水。村南沿河一侧的主要路口,都拉上了警戒线,有专人提醒不要擅自进入。

与村居民房一路之隔、十字路口西南的山谷田园游客中心广场处,盛着三颗硕大草莓的花篮雕塑依然醒目,横排纵列、彩绘饰墙的130多栋高标准大棚,此时却泡在近一米深的泥水中,等待此前四五米高的积水最后消退。

7月31日,大贵口村山谷田园的果蔬大棚,积水深度仍近一米

王志永的三栋蝴蝶兰温室,处于所有大棚的前三位置,是所有参观者、游客平日必到之地。眼近正午,空气里水湿夹裹着闷热,穿着连靴胶皮裤的他,正和几名工人蹚着积水把漂在水里的蝴蝶兰苗,在穴盘上码放整齐,搬上箱货车运往外地“抢救”。

穿上一名工人脱给的胶皮裤,记者跟着王志永小心翼翼地“蹚”到他的兰花大棚前。棚里棚外,水深处没腿及腰。由身前通道向南面临河远处望去,十几排六米高的大棚,纵横之间水光连片。“水位最高时,再涨点就够到棚顶了。”棚内一名往外转移花苗的工人,抬手指指棚顶:“你看,现在还有苗子挂在棚顶上呢。”

 7月31日,王志永(右)带领员工从水中抢运有希望的蝴蝶兰秧苗

王志永嗓音沙哑着告诉记者,他3年前来大贵口承包了这里的三个新建温室,专门培育观赏用蝴蝶兰。每个棚可育苗两万株。这批苗如果不遇到这场水,元旦春节前后就能开花热卖。先剔除泡软的苗子,抢出还有希望的,后期再剔除染病的苗子,最后能有1/5成活就算不赖。“三个棚不含水毁的照明、降温等电器设备,光苗子损失就有300万元。我这三个兰花大棚的损失,快抵得上园区其他果蔬大棚的总和了。真心盼望政府在救灾复产中给我们重点支持,渡过这个大难关。”

双滦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待村居街道积水排除、杂物清理告一段落之后,下一步将组织力量,对这里大棚加快清淤,尽快启动灾后生产恢复。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