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榜样 详情
黄敏:脱贫战线“老黄牛” 力促瑶乡奔小康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朱一鸣
  • 作者:蒋大伟 彭玉凤
  • 2020-11-29 18:22:01

进村道路硬化工程完工验收,饮水保障设施已投入使用,满足村民公共需求的村小组服务文化室经翻修后焕然一新,村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顺利开展……边远贫困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瑶区乡新山村委会中山新寨村民小组正在悄然发生美丽蜕变,一切源自各级党委政府和挂钩帮扶单位锲而不舍的努力奋斗,而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扶贫工作人员——黄敏。

中山新寨是典型的瑶族村寨,“挂包帮”“转走访”前还是个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边远山区贫困村,村民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里主要依靠茶叶种植为生,产业单一,基础薄弱。2015年底,勐腊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办公室主任黄敏作为扶贫工作人员,扎根瑶乡,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用点点滴滴的付出与汗水悄悄改变着这里的面貌。

踏遍山村 用心帮扶

林希元《荒政从言》中:“极贫之民便赈米,次品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告诉世人,欲解民之苦,困之难,先知苦之所源,困之所在。

“卢红兵家今年春茶上市,经济收入不错;李美英的女儿快要初中毕业了,去外面读高中负担会增大……”一谈到脱贫攻坚工作,黄敏对中山新寨家家户户的情况如数家珍。

为什么能做到如此熟悉掌握?这离不开精准识贫的“法宝”和每天微信运动几乎上万步的入户走访。

2015年以来,35岁的黄敏作为勐腊县局(分公司)挂钩中山新寨村小组扶贫工作人员。他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一张卫星图,这便是确保精准识贫的“法宝”。为了尽快熟悉村情,他反复穿梭于瑶乡群山,勐腊到中山新寨的70公里路程,早已烂熟于心。贫困户信息采集任务繁重,为了精准识别,不落一户一人,他毅然放弃节假日和双休日,全身心投入到入户走访工作中。

短短一个月,中山新寨留下了他密集的足迹……

他跑遍了村寨里的每家每户,通过卫星影像图标注上所有村民的姓名和家庭位置,为准确掌握建档立卡户第一手资料夯实基础;工作笔记写满了每天工作情况和与村民交流获得的信息,以及脱贫的想法和建议等,回到办公室后他又将碎片化信息分类整理,并录入电脑,形成一套系统的家庭位置分布图和信息数据库。“卫星图+数据库”让黄敏很快就熟悉了村情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切实解决联系群众的难题。

 
黄敏开展扶贫工作向瑶族贫困群众讲解扶贫政策

经识别认定,新山村委会中山新寨村小组,瑶族同胞占比超过了99%,全村农户共有63户,常住人口279人。全村共计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贫困人口172人。

依靠“卫星图+数据库”,黄敏与单位帮扶责任人扎下根来,发放精准扶贫挂钩联系卡,更好地倾听群众诉求,积极入户调查、谈心交心,克服网络信号差、交通不便等困难,“草帽雨伞加胶鞋”,先后开展入户调查2679户/次。

通过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明确了中山新寨村小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思想消极保守等主要致贫原因,为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敏认真对照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6项指标,察民情、析村情、解户情,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根据家庭资源禀赋、家庭人员实际情况、主要致贫原因,因户制定帮扶措施和帮扶计划,完成38户贫困户退出线路图编制,详细制定《中山新寨村小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形成一户一档帮扶方案,确保一对一帮扶措施靶向精准。

摸清了瑶乡山村贫困的“家底”,对症下药拔出“穷根”,确保了心中有数、施策有术。

情系瑶乡 扶智扶志

过去,瑶区瑶族乡是勐腊县出了名的贫困乡,提到“瑶区”二字,当地人谈论较多的就是一个字——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要求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注重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

“刚来中山新寨开展帮扶工作时,进村唯一的道路坑坑洼洼,一到晚上黑灯瞎火,不小心点就摔倒;村民住房大多还是土坯房,建档立卡户多达38户;很多劳动力不出去打工,只蹲在村口聊天、晒太阳,如何开展帮扶是个棘手问题。”原勐腊县局(分公司)支部书记、局长吴兴顺感慨地说。

“黄主任,你们辛苦了。”一天清晨,黄敏组织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在村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时,村民李某杰站在路边抱着双手笑着打招呼。

观望,仍是不少瑶族群众的做派,消极保守的思想,没有勇闯贫关的魄力和韧劲,往往双手一摊,直接向党委政府诉苦,摆出“等”“靠”“要”三字诀。

“今天,开这个会,一是想了解我们村的贫困户还有哪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二是咱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一定做好森林生态保护;三是想听听大家对扶贫工作还有什么建议,说说心里话,讲讲真问题……”黄敏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了座谈会,鼓励大家为脱贫攻坚建言献策。

勐腊县局(分公司)党支部与中山新寨共驻共建,强化党建互动,将主题党日活动、民情恳谈会、党课讲授等搬到村寨文化活动室,搬到田间地头,以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见实效。同时,组织党员群众与瑶族同胞开展篮球、气排球、游戏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将一批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电影送到村寨,请村民免费观影。各类党建互动、联谊文体活动举办的有声有色。

握紧解难“钥匙”,深扎“服务”根须。

作为一名有着7年党龄的党员,黄敏同志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老黄牛”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授之以“渔”。

黄敏带领工作队员、村干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润物细无声”地宣传引导,一次次不怕脏、不怕苦作出行动表率,逐渐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广大村民群众少了环抱双手看热闹的闲散,多了村内环境卫生的干净清爽,每周一次村内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成了习惯,切实提升村民的人居生活环境和环保意识。

 
黄敏向瑶族贫困群众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环境卫生整治为“小切口”,讲好生态发展和勤劳致富的“大故事”。从干好一件件为民解难的实事,用实际行动“融化”消极保守的“坚冰”,引导群众从根子上摆脱“等”“靠”“要”思想,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自身“造血”功能,真正使贫困户鼓了“钱袋子”,摘去了“穷帽子”。

不仅如此,黄敏和勐腊县局(分公司)的同事们多年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了很多工作:

2017年以扶持发展生猪养殖及茶叶种植等优势产业为重点项目,共计投入扶贫资金10万元,向贫困户发放仔猪62头,发放茶苗15.5万株,逐步发挥帮扶“造血功能”。

2018年共计投入扶贫资金10万元,其中为5户较为贫困农户各建盖一个面积达30平方米的茶叶晾晒棚,帮助1户特困农户解决危房改造和防护挡墙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

2019年共计投入扶贫资金5万元,对村内排水沟渠、公共活动房、公厕、篮球场等陈旧老化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加固。通过重点帮扶后进贫困户,缩小与一般农户、其他贫困户之间的发展差距,确保所有贫困户齐头并进共赴小康,早日实现小康梦。

主动担当 倾力为民

“小时候一家人挤在一间茅草屋里,最怕下雨天,屋顶到处漏雨,地上全是稀泥,墙体漏洞通风,睡觉都是凉飕飕的。”瑶族老村民对当年的窘境依旧刻骨铭心。

群众的希望,就是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方向。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生活条件作为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通过拆除重建、修缮加固、政府兜底等方式,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

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加快和推进危房改造工作,是件利民惠民的“实在事”,是确保全面奔小康的“暖心事”。

黄敏认真对照《云南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安全住房评定和验收标准》,带领工作队员对中山新寨63户农户房屋情况,逐户进行摸排清查,并将核查信息及时反馈到县住建局,为落实村内危房改造项目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让贫困群众能够早日告别“茅草屋”和“土坯房”。

全力摸排清查,多方沟通协调、积极配合实施。2017年党委政府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04万元,完成对中山新寨11户农户D级危房改造,改造面积达1075平方米;2018年第三批危房改造项目中,党委政府投入危房改造资金54.34万元,完成对7户农户D级危房改造,危房改造面积达418平方米。

在一番改造后,中山新寨彻底羽化蝶变。

“现在,我们村越来越漂亮了,很多家都盖了新房。我家最近刚搬进了新房,家里安装了太阳能和冲水马桶,换上了新的家具和家电,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李四明说。

住上了新房,只是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扶贫工作的步伐还要继续坚定有力的走好、走实。

“以前堆着杂物,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黄主任和工作队员、村干部帮我家改造庭院,铺了水泥地板,空闲土地种上蔬菜……”站在干净整洁的庭院里,村民李美花高兴地说。

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是物质上的变化,这些都实实在在摆在眼前。更可喜的是,精神层面的转变。贫困群众不再伸手要钱、要物,更想要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渴望发展绿色产业。

 
黄敏走访瑶族贫困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

黄敏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适时把握绿色生态发展新规律,守护好“绿水青山”,把“金山银山”请进来。

他协调农技专家把培训送进村寨,把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传授给农户;依托村广播定时播送、发放宣传材料、村集体微信群等灵活形式,广泛向村民宣传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立足实际,着眼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他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指导农户通过微信、抖音小视频等拓宽茶叶和农产品销路,借助科技力量拓展发展空间。此外,努力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建立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培养内生发展动力,防止脱贫人口再返贫,让脱贫成效经得起时间检验。

“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可不能一味等着国家、政府救济,幸福生活是奋斗来的,只要肯奋斗、肯努力,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贫困群众愈来愈树立起自立自强的信心。

烟草人负重前行、默默耕耘,贫困群众树立信心、为梦跋涉。通过帮扶,全村38户贫困户已于2017年年底全部脱贫出列。

截至2020年11月,建档立卡户最低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4.9倍,“两不愁、三保障”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携手奋斗,未来可期。脱贫摘帽不是“休止符”,而是开启了新生活、新梦想、新奋斗的崭新篇章。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黄敏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如既往穿梭于瑶乡群山,奔走在田间地头,他用真心真情温暖瑶族贫困群众,将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以实际行动彰显着一名烟草扶贫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