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实践交流 详情
何均国:深挖特色扶贫产业的发展潜
 内蒙古自治区燕谷坊集团董事长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沅津
  • 2020-10-14 10:14:20

 何.JPG

10月14日,2020扶贫日产业扶贫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燕谷坊集团董事长何均国发言。

“燕麦故乡”武川县在去年成功退出国贫县序列后,不松劲,不减速,在科技和创新之路上,跨出更大的步伐,今年燕麦又取得大丰收。

燕谷坊集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近年来致力于把“武川燕麦”打造成扶贫和发展县域经济的主攻手,大力拓展燕麦产业的空间。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推动特色扶贫产业的发展,一是种好“首席”庄稼,培植根本扶贫模式;二是锤炼乡村振兴利器,挖掘特色产业源头活水。

一、种好“首席”庄稼,培植根本扶贫模式

地处阴山北麓的武川属世界裸燕麦原生地,燕麦是当地的“第一宝”,“武川莜面”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里风清水净,污染小,特殊的水土和气候,成就了武川燕麦的优良品质。燕麦是公认的健康食品,对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等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所以,深耕燕麦产业、做强燕麦产品是燕谷坊实现“全谷物食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和精准扶贫的主要手段。

与种其他庄稼相比,种燕麦的优点突出,是当地的“首席”庄稼,除了收入高外,还突出表现在“三省”:省钱、省力、省心。种燕麦成本低,不需要农药,旱地不用化肥,水地也只用很少化肥。种燕麦不用锄地不用追肥,从种到收到销售都很省事。根据县里测算,种土豆的成本和精力耗费是种燕麦的8-10倍。

2020年5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在燕谷坊集团视察指导时指出,乡村发展关键看产业,要立足本地优势,从长远出发谋划和推进产业发展。由此,立足长远,培植根本,是燕谷坊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燕谷坊始终秉承“一手农民、一手市民”的理念,探索出一套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抓手,振兴县域经济,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武川模式”。农户与企业的小微订单农业是“武川模式”的主要形式,公司通过“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和小额订单方式,让利收购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燕麦,并以订单为依据,给予多种补贴救济和扶持。

公司对“小微订单农户”建档立卡,既形成了“宗亲谱”,也留下了一份“健康档案”。这些档案记录着燕麦种植面积、产量、作物换茬等情况,便于技术人员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小微订单农业”使燕麦农户不愁劣种伤农,不愁种植技术盲点,不愁燕麦卖不出去,不愁价格卖不上去。

自2015年实施订单种植以来,燕麦订单农户从2015年的118户激增到如今的261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最初的28户发展到2019的1068户。武川燕麦订单面积由起初的不足5万亩发展到如今的近30万亩,覆盖全县9个乡镇74个行政村360个自然村。2019年,燕谷坊扶持的建档立卡贫困种植户占到武川县贫困户的56%。如今,“武川燕麦”身价倍增,有力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武川县出现“燕麦摇铃,白浪千顷”的壮观景象!

二、锤炼乡村振兴利器,挖掘特色产业源头活水

燕麦要形成产业,才能发挥威力,企业扶贫如果仅靠硬着头皮让利做慈善,注定行不通。燕谷坊下大功夫把燕麦产业链撑宽拉长,形成气候。具体的举措则是从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构筑平台、深掘活水等方面进行发力。

党建引领谋发展。燕谷坊集团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副理事长单位,始终坚持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插在脱贫攻坚的阵地上,先后与武川县五道沟党支部、黑沙兔党支部、井冈山源头村、神山村等乡镇支部达成共建单位,以及和上海、杭州、合肥、南京等多个街道党支部达成支部共建单位,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燕谷坊与江南大学研发的“双涡流研碾”及“裸燕麦分层破壁”创新工艺,解决了裸燕麦全谷物加工技术的难题,实现精准加工,使燕麦胚芽米的成品率达94%(国内同行为38%)。由燕谷坊集团主要完成的“燕麦加工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燕谷坊的全谷物燕麦胚芽米荣获“健康主食金奖”、“美国全谷物理事会100%全谷物认证”、“犹太洁食认证”等。燕谷坊开发了燕麦主食系列、燕麦休食系列、燕麦营养品系列、燕麦饮品系列、燕麦日化系列等五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的燕麦产业链深加工产品。燕谷坊通过科技创新和“互联网+”,使“武川燕麦”走出草原,跨过长江,在江浙沪等地成为“香饽饽”。

建筑产业发展平台。2020年8月,首个全谷物产业科技园——燕谷坊草原之门产业园主体工程完工,这是公司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平台。

燕谷坊草原之门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一期投资1.8亿元,建设10万吨/年燕麦深加工生产线,2万吨/年马铃薯主食化深加工生产线,1.8万平方米的商品展示展销区。总建筑面积8.4万平米。其中燕谷坊燕麦深加工项目是国家“十三五”传统杂粮创新装备智能智造示范项目工程。

燕谷坊草原之门产业园项目建成体验式现代化智慧文旅工厂,包括燕麦智慧工厂参观走廊、燕麦现代艺术馆、燕麦科技研发中心、蒙古五畜馆、燕麦小屋、可可以力书屋、“一带一路”万里茶道文化走廊、中蒙俄美食街等。项目将打造内蒙古农工文旅三产融合样板项目。项目建成后,对于整个燕麦主产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带动燕麦种植产区农民的收入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燕谷坊与武川县各乡镇33个贫困村签订共建扶贫车间协议,涉及贫困户1681户3362人。贫困村投入生产线设备、推荐生产线工人、提供当地资源,企业则负责经营管理、保本收益。混合所有、资源互补、集中经营、利益共享。目前扶贫工厂入驻园区,已全部完成2400万元的生产线设备招投标。

整村推进有机种植。燕谷坊和政府携手,以自然村为单位,整村推进有机订单种植。有机燕麦订单种植收购价第一年5.2元/公斤,第二年5.6元/公斤,第三年6元/公斤。马铃薯订单收购价每公斤1.8元。现在已落实2个村,共签约5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有机种植面积2800亩,户均可增收6000多元。

特色产业龙,点睛便飞腾。燕谷坊努力运作点睛之笔,描绘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蓝图。我们相信,在明天一定能够看到更美的风景。

(内容来自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