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典型经验·贵州 详情
遵义市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乡村治理的“幸福凯旋”探索
  • 来源:农业农村部
  • 编辑:刘杰
  • 2022-01-26 18:46:01

  编者按:基层工作千条线,如何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做好服务工作,是乡村治理工作的难点。赤水市凯旋村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以“幸福凯旋”建设为主线,以精细化群众工作为着力点,探索出精准定位群众需求、志愿服务的“项目带动”和网格化建设的“1235”新模式,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激发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打造出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凯旋做法”。同时,进一步发挥多元主体共治作用,积极探索民主协商、智慧治理等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方式,全力打造出了当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格局。


  凯旋村地处复兴镇西南端,距赤水市区 20 公里,是赤水大瀑布、燕子岩两个国家 4A 级景区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赤水市 8 个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示范点之一。

  近年来,凯旋村始终坚持以农村基层乡村治理创新为引领,以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为目标,以增强农村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建设总体水平,全村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极大改善,社会治安良好。先后荣获“全省基层民主示范村”“全省生态建设示范村”“全省计生协 100 个产业基地”“遵义市小康创建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十佳乡村”,以及省、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1235”凯旋做法推动基层治理

  一是寻好基层治理的一个由来。凯旋村按照地域相近划分出 16 个网格,打破原有的“五员岗位”,整合为“网格员”16 人,开辟微信群、党群服务大厅、实地走访等多元化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搜集群众的“微心愿”,建立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网格化管理的联动机制和“谁接单、谁派单、谁落实”的跟进机制,以微信群的“云服务”、党群服务大厅的“门店服务”和网格员的“上门服务”等“微服务”满足群众的“微心愿”,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建好基层治理的两个服务平台。凯旋村初步探索出“基层综治中心领导、志愿队伍落实、群众参与”的多主体协同的推动体系,通过党支部引导形成组织保障,健全村综治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组织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群众方面的优势,大力培育公共精神,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活力。同时,积极搭建协商议事的综治平台,在社会参与中持续提高群众自治共治能力。

微信截图_20220123220430.png

图 1 法治进校园

微信截图_20220123220420.png

图2 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

  三是用好基层治理的三调联动。凯旋村以“网格员+‘法律顾问’”组建纠纷调解小组,建立网格员“发现+处置+报告+反馈”机制,提供解答居民群众法律咨询、协助申请法律援助、开展法治宣传、排查“家门口”纠纷、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等专业法律服务支持。通过厘清群众需求和直击乡风不文明“痛点”,将惩处滥办酒席、不文明婚闹等不良陋习写入村规民约。凯旋村累计发生各类矛盾纠纷 13 件,化解成功 13 件,化解率100%。

  四是充分调动“五大员”大将。调动“五大员”和流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将政策解读、科技普法、综合治理、便民服务纳入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开展“提调官有话说”“三清行动”“嗑子匠”等以文化人、村民自治为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激活基层治理细胞,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起来、实起来、硬起来。全村无人进京信访、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二、文明新风“吹散”陈规旧俗

  一是开展“提调官有话说”。通过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十余人的提调官作为酒宴操办的总指挥,负责协调、安排酒宴全过程中的发言与号召,在每一场酒席上,向村民喊话“节约不浪费、热闹不打扰、传承好家风、崇尚新风尚”,让宴席主办方与参与人员接受新风俗、新礼俗,杜绝婚闹、铺张浪费、违规办酒等不良风气。凯旋村每月召集一次提调官碰头会,收集在各类宴请中遇到的问题,适时调整宣传、宣讲内容。如今,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村规民约的修订,以及党员干部与提调官的以身作则,凯旋村的酒席明显减少,违规办酒的情况基本消失,社会和家庭更加和谐。二是组织“百姓龙门阵”。通过请新乡贤与群众谈心解惑的方式,使“群众需要在哪里,龙门阵就摆哪里”。与村务会、组务会不同的是,“百姓龙门阵”就是聊天,三五人也可,几十人也成,田间地头、院坝入户,百姓更易吐露心声,说出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新乡贤与群众“摆龙门阵谈心”有效地传播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新政策,引导村民逐步树立起新思想、新风尚。

  三是实施“雏鹰成长计划”。2019 年寒假期间,复兴镇率先在凯旋村开展了返乡大学生假期服务家乡的志愿者试点活动,11 名放假回乡的大学生在与村干部沟通后,自发策划了“倡导文明新风”“老年人心灵沟通”“一日村主任”等志愿服务。通过挨家挨户向村民宣传《赤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 100 问》、走访留守老人与孤寡老人、协助村委会主任开展一天村务工作等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更加深入了解村情民情,对志愿者服务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也为村工作注入了蓬勃朝气,先锋思想与在广阔天地的所见所闻,也带给了村民先进的观念与新鲜的信息。

  三、《村规民约》“约”出人居好环境

  为持续有效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凯旋村将环境卫生自治管理纳入《村规民约》之中:一是制定商户“十严禁”,规范农旅休闲场所经营秩序,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督查专项活动,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效果与审证年检挂钩,从“要商户干”转变为“商户要干”,全面提升商户参与意识;二是制定农户“十不准”,正确教育和引导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通过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对卫生保持好的进行奖励,对卫生保持差的进行公开曝光,以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的方式实现了全员参与创卫活动;三是以“村庄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园区变景区”为载体,不断吸引外地游客到凯旋村旅游,目前已建成乡村客栈 120 间,生意十分火爆,平均入住率达 80%以上,从“要群众干”转变为“群众要干”,激发了群众保持环境卫生的自觉性。通过“规”得准和严、“约”得紧和实,凯旋村的《村规民约》“约”出了良好的人居环境,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微信截图_20220123220410.png

图3 凯旋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