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河镇大桥村以“把农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旅游,实现农旅一体化,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为发展目标,聚焦产业发展实现“三个保障”、聚焦党建引领实现“五个融入”、聚焦治理能力建设形成“两个体系”,探索“3 + 5 + 2”的模式,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力军,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推动乡村治理不断跃上新台阶。
大桥村位于钟山区西北部,距市中心 15 公里,周边有水城矿业集团的大河边煤矿、汪家寨煤矿、野马寨发电厂。全村总面积 11.5 平方公里,林木覆盖 10,700 亩,覆盖率将近 70%,下辖 9 个村民组,现有 990 户 4156 人,劳动力人口 2470 人。依靠区位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农业园区建设,以种植、养殖为主导产业。全村农户流转土地约 5000 亩,发展果树、蔬菜、葡萄、茶叶等种植业,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通过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了基层治理水平,逐步实现“把农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旅游,实现农旅一体化,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发展产业“三个保障”,让经济发展推动人心凝聚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大桥村一直以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但存在单兵作战、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近年来,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大桥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了蔬菜种植协会,广泛吸纳技术人员、销售商、运输商及普通菜农参与,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成立议事机制,对本村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实行一年一修改,确保能执行和执行好。蔬菜协会实行每月一次协商议事会议,一方面了解协会党员的思想状况和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需要村党支部解决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另一方面针对产业发展,协商解决蔬菜育苗、新品种引进、药品使用、净菜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交流分享取得的有益经验等,推广做法,研究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产业规划、办法措施等,形成互商共促、群众得利的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创新保障。以支部为主体,构建以小组会议、“两委”会议、党员会议、村民大会“四会”形式定发展,形成“试种、评估、推广”链条,打造新品种的“孵化地”。蔬菜协会支部,从支委成员做起,带动协会中经验丰富的党员种植能手,每人每年拿出 2 分土地作为引种试验田,引进国内外蔬菜新品种进行试种,并将整地、播种、育苗、栽种、管理、收获等整个种植环节的经验做好记录。试种完成后,将新品种与已有品种的人工种植成本、农资成本、收入获利等各方面数据进行对比,并在协商议事会议上进行讨论,综合评估引进新品种种植是否成功。如果试种失败,损失由引种人承担,如果成功,则由支部进行推广,任命试种人为培训员,组织菜农到试验田进行实际参观、接受培训。通过对蔬菜产业全方位的覆盖服务和管理,有效提升了蔬菜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在产业发展中凝聚了人心,彰显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地位。2019 年,大桥村蔬菜产量达 1.5 万吨,户均收入达 20,000 余元。
图 1 “金色山村”——大河镇大桥村
二、推动党员“五个融入”,让红色基因成为价值导向
一是推动管理融入。积极发挥村“两委”作用,以村规民约为准则、村民积分制管理为抓手,设立“孝老爱亲”“爱护卫生”“拒绝滥办酒席”等多项细则积分,对遵守的村民可予以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物资等奖励;对不遵守的村民,由党员上门谈心谈话,进行批评教育,并采取村小组公开栏对其进行曝光通报。
二是推动服务融入。创新服务群众的机制,在全村形成“干部都可以办事”的良好氛围,做到群众有事找党员,实行窗口一站式办结,增设组内代办点,让群众少跑路。
三是推动干群融入。定期召开院坝会、群众会等,鼓励干部群众交心谈心,让党员群众成为亲人,增进互信,宣传好党的好政策、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相关法规和精神。
四是推动自我管理教育融入。在村内开设村民讲习所,建设群众接受教育的阵地,不定期组织群众到讲习所内听政策、听思想,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让群众厚植红色基因。
五是推动文化融入。积极以党建文化为引导,塑造全村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文化广场、健身场地、产业培训基地等,引导全村 9 个村民小组开展广场舞等活动,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群众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三、建设“两个体系”,让乡村治理成为自觉行动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以推动形成符合时代需求、符合新时代生活水平的农村文化风俗为目标,全面强化移风易俗工作,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完善各项机制,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完善村规民约,以民主协商为原则,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针对现在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滥办酒席、不爱护环境卫生等陃习,一一提出建议商讨,形成切合实际的行为准则,统一公布,制定相应的奖惩细则;完善议事制度,每周一次通过入组入户的方式召开群众会,每月一次召开群众代表议事会议,不断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二是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大桥村坚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致富能力强且热衷于乡村治理的村民推选入村级组织,作为民意代表对村级党组织各项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基层议事工作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根据村内各项事业发展,吸纳热心公众事业、德才兼备的群众,将其凝聚起来、管理起来、使用起来:将热心村务的青年人才进行动态管理,鼓励他们参与村内事务;吸纳产业大户、手艺人才、农技专家等组建致富能人队伍,建立定期召开致富座谈会制度,引导贫困户参与,在会上畅谈致富经验、分享技术、互利互勉,形成致富合力;聚集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贤人,建立议事制度,每月召开议事会,对村内的大小事务、矛盾纠纷进行商议、调解;通过新时代农民实践所,向本组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近期的重要工作等,让“德治乡村”得以实现;以“一组一员”、贫困户公益性岗位人员为基础,将一切热心于公益事业、热心于全村发展的村民和人才都聚集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建立志愿者管理制度,推动志愿者队伍协助村内卫生治理、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文化氛围营造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
图2 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蔬菜基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