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在平安南华建设中坚持关口前移,下先手棋,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镇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85件,调解成功84件,调解成功率达98.8%。
点上发力,评理说事成为矛盾化解“新引擎”
抓群众贴心实事,解百姓急难愁盼。以“司法为民”为根本宗旨,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覆盖触角,南华镇建成了“线上线下”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一方面,依托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村(居)民评理说事点,配备了法律图书角、报刊栏等,为前来评理说事的群众提供法律书籍、案例参考等服务。另一方面,依托各村(社区)群众微信群、钉钉群,建立村(居)民网上评理说事点,各村(社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时刻关注群内信息,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做到收集一件办理一件。
目前,全镇已建成线下村(居)民评理说事点16个,线上村(居)民评理说事点96个,实现行政村和社区全覆盖,共收集信息线索325件,解答法律咨询652次,化解矛盾纠纷84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343次。
线上延伸,“调解+”成为矛盾化解“新实践”
“这事过了一年,今天终于解决了!”当事人长出了一口气。近日,南华司法所成功调处了一起意外伤亡纠纷,为保障协议及时履行,司法所积极与南华镇人民法庭对接,法庭当天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案件的处理结果受到双方当事人的认可。
“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这种“1+1>2”的工作模式是南华司法所在工作实践中与人民法庭共同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有效成果。抓好“调解+”,将人民调解与诉讼有机结合,实现各尽其责、良性互动、优势互补,进而形成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合力,这是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有效拓宽了纠纷化解渠道,最大限度节约了司法成本。
面上联动,组织建设成为矛盾化解“新动能”
“服务发展最前沿”,南华司法所联合镇综治中心、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派出所、各村(社区),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了南华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在镇域内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有民事纠纷,找‘陈律师’!”这是在南华镇百姓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陈占祯是南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他从事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工作已29年,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执业能力和敢于碰硬的精神,真情实意解纠纷,认真扎实排民忧,累计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300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90多起,代理民事诉讼和法律援助案件800多起,为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2400多万元,已成为南华镇调解战线上的靓丽名片。
据了解,南华镇现有17个调委会、91个调解小组,112名人民调解员,建立健全“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调解员、矛盾纠纷信息员”四级调解组织网络。该网络发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能作用,充分缓解了基层矛盾纠纷压力,进一步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
作者:蔺佳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