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重点活动——第二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铜官山村举行。图为江苏常熟市尚湖镇久源丰家庭农场主张利强分享故事。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张利强: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常熟市尚湖镇久源丰家庭农场,农场主张利强。今天由我来分享一下家庭农场有奔头的故事。
2006年我大学毕业,在大学期间我学习的是日语专业,正好毕业的时候有机会去日本学习,我就选择了去日本。在日本,又被日本福冈大学经济学院录取。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也跟着导师去过日本的农村,去看看日本农村经济。在期间,我也特别关注日本的水稻发展,毕竟家里承包过土地。毕业以后,因为我妻子是这边(常熟)的,工作比较稳定,我就选择回家乡发展。
回来以后,第一份工作是在日资企业做计划工作,主要是了解日本的产品需求,安排好这边的生产与发货。做了一年多以后,发现比较有局限性,限制我个人的发展,我选择辞职创业。当时正好家里有承包着200多亩土地,家里也有农村机械,听周边的种植户包括我老爸讲,使用全程机械化,一亩地种好了能达到1000块钱的收入,我当时就开始算帐,100亩地就是10万块钱,500亩地不就是50万吗?我在想,为什么不从事农业呢?
当时,正好村里又有200多亩土地要承包出来,我就跟家里人商量,把这个土地一起承包过来,然后我就开始从事农业,在农村扎了根。家里人也比较支持我,觉得农业发展前景比较不错。后来我就把村里的20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和之前的200多亩合并,成立了家庭农场。
成立家庭农场以后,我第一件事就是要购置烘干设备,因为在我们这边,水稻收割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看天。如果天气好,大家都正常大面积收割,水份高了都是在水泥地晒个两天卖到粮库,水份低了可能直接收割下来卖给粮库。但是如果碰到连续阴雨天,那就比较麻烦了,没法进行收割,不能收割,拖延进度以后会影响小麦的种植,小麦种的晚了可能影响第二年的小麦产量。
我购置烘干设备那年,正好碰到了连续阴雨天,没有烘干设备的种植户就比较头疼。我这边只要不下雨,稻子上水分一干,我只管去收割,收下来以后进入烘干设备,烘好以后就可以入库储存。
那年,我购置了烘干设备,节省了很多时间,没有影响小麦的生产、种植和第二年的小麦产量,也节省了一部分的资金,因为我们要卖给粮库的话,粮库是要扣水分的,你烘干以后他就不扣,这样一年下来我算了一下,小麦、水稻的水分烘干方面可以将近节省5万元。到后来,发现周边很多客户、朋友都过来咨询,有没有大米出售,因为他们认为直接从种植户手中购买大米会比较新鲜、质量好,而且价格便宜,比较“绿色”。
利用那个时机,我开始自产自销大米,当时主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刚开始在第一年销售了100亩地的大米,到现在我基本上能做到500亩地的大米都能自己销售出去。现在大米销售这块,我每年创收要将近10万块钱。再后来2019年的时候,我接触到了无人植保机,在我们年轻人看来这肯定是可行的,毕竟老一辈人都是人工打药和撒肥,都是人工拉着管子,人工拎着几十斤的化肥筒,在地里面边走边打药边撒肥,这样又费时又费力。现在农村的务农人员越来越老龄化,而且雇工越来越难雇。
当年我就购买了一台T20无人植保机,当时我记得价格是6万块钱左右,说到这儿我又要感谢一下咱们政府,每年都要给我们农机补贴,让我们农户购买农机的时候都能省去一笔开销。当时我记得6万多块的无人机,我自己花了3万块钱。当年利用无人机作业,省下的人工就把无人机的钱给回本了。利用无人机作业以后,我发现跟传统人工对比体现了几大点优势:
第一,速度快。
以前人工就打药撒肥,每一次可能都要10个人,需要3天才能完成500亩地的作业情况。现在无人机,就两个人左右就行了,而且是一天半就可以完成了。撒肥料也是,以前可能要10多个人,要撒3天,现在我也是两三个人,撒一天半到两天就完成了。
第二,效果好。
以前传统的人工撒肥打药都是不均匀的,都是看自己手头的操作情况。现在换了无人机以后,都是通过遥控设置的。设置好一块区域,设置好流量,它就比较均匀,不会出现多打药、少打药,多撒肥、少撒肥的情况。
第三,节本(人工成本)。
以前,我们每年农业方面小麦水稻的人工费都要将近10万块钱,现在用这个最起码可以节省6-7万块钱。总体来讲,现在农业是越来越机械化、越来越轻松,而且收入也比较稳定,这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时代的发展、政府的支持。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事农业,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到添砖加瓦,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唐珂(点评):
很高兴为我们第一位讲述人,也是我们常熟的家庭农场主张利强同志点评。
首先,我还是要代表中国农民丰收节组委会办公室和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对我们第二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在疫情条件下举办很不容易,所以要感谢我们苏州市、常熟市还有海虞镇有关方面,以及农民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各位同志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我觉得我们中国新农民故事会虽然才办第二届,但是已经成为农民丰收节很有特色、很有份量、很有内涵、也很有影响的活动。所以刚才我想了一下,可以用这几个特点来概括一下。
刚才张利强同志的讲述也很感人,作为海归,他有知识、有文化,却选择投身到农业领域,特别是粮食生产这块还做得这么好。在苏南这边,种植规模能到500亩以上也很了不得。所以我想你的成功故事可以用三个“展示”来概括。
第一,展示了科技的力量。
老百姓有一句很朴素的话,叫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那么怎么才能赚钱?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所以要把土地、资金、管理、技术等等这些生产资料,包括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资料,充分地运用好,然后来提升农业效益,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当中,来提质增效,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展示了品牌的价值。
说到底,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就要走品牌农业,所谓品牌强则农业强,品牌兴则农业兴。所以,刚才在看展示的时候,我看见那几款大米卖价都在七八块钱一斤,所以比一般大米高几倍。而且品牌农业,就是要通过品牌来提升全产业链的综合效益,倒逼生产和前端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所以走品牌之路,我觉得也是一条成功之路。
第三,展示了经营增效。
为什么我们讲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我们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包括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起码让种粮的农民不赔钱、能保本,所以我们每年都在核算成本收益,不同的种植规模、不同的经营主体、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生产方式,都有不同的成本,所以我们一直在监测这个成本收益。包括农资涨价了,国家都对这块进行补贴,今年都给予了三次补贴,拿出几百亿元来补贴,但是这是要做基本的保障,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新农民、市场主体。刚才你讲的技术、知识,包括保险等方方面面来提高种植效益,让经营增效,这样让我们种粮也好,从事其他的农业生产也好,能够赚钱,能够可持续、能够发展。所以最终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