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分享会 详情
朱珂蔚:让口粮无忧的新型合作社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暴佳然
  • 2022-11-12 10:13:55

DSC_7634.JPG

11月12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重点活动——第二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铜官山村举行。图为江苏常熟市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朱珂蔚分享故事。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朱珂蔚: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大家知道一株稻穗有结多少粒?50粒、100粒还是200粒,其实一株普通的稻穗只有结180粒左右,而我手中这株稻穗结了280例,它所在的稻田亩产1400斤左右,它就位于我们铜官山脚下的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内。

说起合作社,它是我们海虞农业的排头兵。2012年我刚来到合作社,他只是一个8个人的小作坊,当时只有6台烘干机,简单的从事粮食烘干服务,种植面积只有300亩。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现代、高效,融合覆盖“种、苗、粮”“产、加、销”全产业链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面积有12000亩,现在我们整个管理团队已经扩展到40人。当然这一切变化是非常大的,首先我们要感谢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我们镇财政承担了合作社80%的办社资金,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他就是我们合作社的总经理,江苏省劳动模范窦祥龙。

故事还要从10年前说起,我们来说说那个100元的故事。13年前,窦祥龙刚刚结束自己茶叶厂的长跑生涯,县政府决定聘任他当任合作社的总经理,对合作社进行产业升级改造。面对这个烫手山芋,窦祥龙没有丝毫犹豫,不顾家人的反对,默默地接受了。一个午后,一位79岁的老伯走到了窦祥龙的办公室,他颤颤巍巍的从发旧的下衣口袋中掏出一个规规矩矩的手帕,抖抖索索从里面拿出两张50元钱交到了窦祥龙手中,坚定地说了句“我把地交给你了”。

面对这份最初的原始入股金,性格沉默的窦祥龙眼眶湿润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在他心中打绕。“不管前面的路再艰险,我也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无论如何也要放手一搏,也要对得起这背后2529份沉甸甸的重托。”

十年前,合作社百业待兴,不得不讲到那个零工资的事。窦祥龙和合作社上下讨论确定了“龙头企业+基地+大户”的生产运作模式。基地的话就是我们的村级合作农场,他们使用我们合作社统一供应的种子,按照我们统一的种植标准,在完成粮食生产以后统一交售到合作社进行账目核算、品牌运作。

我们虞盛大米地处常熟地区,常熟历史悠久,大米品质好,适合在长三角地区做品牌。窦祥龙把虞盛大米作为发展品牌,带领我们走市场。我经常听到他说,合作社组织生产不难,难的是把产品卖出去,而这期间他都是零工资,“5+2”地工作。正如他在合作社理事会上公开表态的那样,在合作社未盈利之前,愿意不拿一分钱工资。结果刚来的前两年,他真的没拿一分钱工资,这也是让我非常佩服的。

这个语句虽短,但是有力量。力之所至,成果立现。如今我们合作社已经获得了两个国家级荣誉,它们分别是“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在今年年初,刚刚发布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指数发展300强中,虞盛合作社从全国221万家农民合作社中脱颖而出,位列第143位,成为苏州地区唯一入选单位,这一路走来也是相当得不容易。

我们再来说说那两毛钱的故事,当时我们最初入社的农户,除了能拿到最初的土地流转金以外,我们合作社每两年给他分红一次,分红50元,他们能以低于市场价两毛钱的优惠购买大米。别小看这两毛钱,这是合作社惠农的象征,是窦祥龙兑现承诺的保障。

我记得从2013年到现在,目前已经有960万斤优惠大米订购出去了,帮助周边农户节省大米支出192万元,这个数字虽然不大,但是也体现了我们合作社惠农的象征。

我们在合作社服务自身的同时,也会服务镇域粮食生产,我们在供种和烘干加工上下功夫,发展“抓两头放中间”的生产模式,以最小的投入,最大程度地发挥我们虞盛合作社作为镇域粮食生产龙头的优势。

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我们也给农户兜底得实惠,我们每年在水稻收割时节会以每斤高于国家收购价一到两毛钱的标准收购他们的订单稻谷,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落幕,新的征程号角已经吹响,相信在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的领导下,我们合作社未来发展会更好,有更多的窦祥龙带领我们一起走出一片新的农业新天地。

陈建光(点评)

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听到朱总的分享之后也应该是感慨万千,他确实是做出来了带有全国示范性的而且是引领性的一个好经验模式,产业链条也比较长,融合层次也比较深,经营能力也比较强,路径模式也比较新,特别是联农带农也比较紧,合作社在两端,广大农民在中间,这种社会化服务模式有利于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这就是建设农业强国真正的密码所在。

根据我掌握的一些信息,我给它概括成“虞盛364模式”,即3个树、6个农业、4个抓手。

首先三个“树”。

第一,树产树得好。

粮食产业是国之大者,但是你在国之大者中又抓住了关键小者,这是很重要的。中国人14亿人,每人一张嘴,这么多嘴加起来是4个足球场那么大,长度是1.5万米,每天一张嘴就得吃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23万吨肉,还要吃196万吨蔬菜和水果,这么一张大嘴,谁敢怠慢。三天不开车没问题,三天不吃饭你试点一试,眼睛就发花。所以在吃饭的问题上,没有一个人敢有任何闪失。

所以我们进入这个频道是非常对的,进入这个频道之后又没有在单纯生产原字号、初字号的粮食,而是建设了一个现代粮食的产业体系,从种子到筷子,从枝头到舌头,从甜头到桌头,打通了产加销全产业链,也就是说一产再往后延,二产在两头连,三产走高端,接二连三,构建了一个集生产加工、流通储藏、运输保鲜包装、商品化处理的现代水稻产业链,构建了包括休闲观光、旅游餐饮、养生养老、科普教育、电商一系列的产业体系。这样的话就是树产树的比较好。所以让粮食产业长出来四个方向,一个长度叫产交销服,一个宽度叫农文旅教,一个高度叫科工贸经、一个深度叫专精特新,以四个立体式的方向往前推进,农业才可以转起来。所以第一,树产树得好。

第二,树人树得好。

树人树的不是一般的小农户,树的是小农户中的家庭农场,小农户被带动到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中间,形成了一个由龙头企业带动的链条,带动了合作社,带动了家庭农场,带动了小农户,形成了一个水稻产业化联合体、命运共同体。形成了共同体之后,打造了一个全产业链,以集团经营的方式往前发展。

我看了你里面的这些人员,首先你树的人都是大学生,有返乡创业者,有科技人员,也就是链主链农,链农带着链队,链队也是一种团队,包括科研团队、营销团队,而且还带着链创,也就是返乡入乡创业者,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链式构建。

那么这里面有两种人,一种人就叫乡村小CEO、乡村经纪人、乡村运营商、乡村守护人、乡村合伙人。这几方面人形成之后,还有几方面的人,一个是千里马,就是打过工、求过学、当过兵的人。另一个是老黄牛,就是本土化的乡土人才,瓦匠、铁匠、铜匠都是。还有一个是金丝猴,这里面有企业家和科学家。还有一种人叫领头雁,就是带着大家往前走的。刚才你说的窦总,包括小朱总也是。还有一种人叫带头羊,包括镇里的领导都是带头人。他们这些人形成了一个集团军往前走,所以树人树得好。

第三,树地树得好。

树地我也查了资料,我们所在的这地带正好在北纬31度,属于我国最优质的大米产业带,口感、营养非常好,北纬30度是国际上公认的最适合物种生存的地带,也是黄金水稻生产带,这个地方叫常熟市,这个地方从经济学上讲,你们这块的人“占便宜”了,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是两万个,北京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是200个,你在这儿呼吸一口等于我们呼吸了100口。

这个地方生产的水稻,呼吸的是负氧离子,喝的是矿泉水,听的是天籁之声,小麦、水稻也是生命,所以它的品质就比较好。

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这个过程中就以原料基地为主阵地,以产业园区为主战场,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主力军,以科技为主动力,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主路径,以品牌为主方向,让水稻“六神有主”,所以推进力推进得不错,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业一群、一群一牌,一个品牌往前走,把当地的生态特征还有文化给品牌赋能背书,消费者就愿意为背了书、赋了能的水稻掏出更高的价格,实际上就等于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和文化IP价值内化于产业和产品之中,就等于“两山”理论开始在实践中转化,所以第一个叫3树。

第二个叫6,你打造了6个水稻,你手里虽然拿着一穗,实际上你打造了6粒水稻。

一是链条水稻,这个链条不是单一的圆字号、粗字号的水稻,而是打造了食字号的、金字号的、药字号的、品字号的体系在往前走,打造了全产业链的水稻,所以第一个叫链条水稻。

二是融合水稻,水稻加了一个工业就叫“水稻+工业”;水稻加商业就叫中央厨房,可以农商直供,直供直销,做会员制、个人定制;水稻加旅游,就叫休闲水稻,可供大家可以来参观;水稻+康养,大家可以来康养,还可以来田园里参观;水稻可以加研学、加教育、加科技、加文化、加艺术,叫水稻艺术;还可以加信息、加文化,+加信息,做电商直播水稻,所以第二个叫“水稻+”,叫融合水稻。

三是网络水稻,让水稻插上了数字的翅膀,人在干,云在转,数在算,天在看,面朝屏幕,背朝云,形成这么一个格局。

四是品牌水稻,地球人都知道的虞盛牌水稻,这就叫品牌水稻。

五是抱团水稻,你带着合作社、政府、团队、小农户一块打造了一个抱团,咱们一块去摸爬滚打,跟市场干,跟集团军,跟别的镇、别的县去干,这就对了。

六是绿色水稻,以绿色田园、绿色加工、绿色商贸物流,全程的绿色标准化,你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水稻标准化领跑者。把质量和细节凝结在品牌中,让品牌走进消费者脑子里,也就成功打造了品牌水稻。

这样在链条水稻、融合水稻、网络水稻、抱团水稻、绿色水稻和品牌水稻,打造了6条水稻之后,你就让一粒水稻了变成了“瓣”,产生了一粒米,产生了一个壳,产生了一滴油,产生了一块景,整个水稻田就是个实地,也是个景色,可以多元化地去赚钱。你找到了农业的一瓣、二瓣、三瓣、四瓣……找到了农业的七八瓣就挣钱了。

第一,你找到了抓手,就是你抓到了合作社里面核心的利益联接机制,联农带农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用公共服务为广大小农户,为周边的村去服务,前端服务好供应、物流配送、信息供应,后端加工流通、品牌营销,占有了两端,向产业链中上游、价值链的中高端来迈进,所以找到了一个抓手。

第二,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所有周边各项,七里八亲的乡亲都在这个平台上能共享人、力、钱、货、客,来分享这些信息。

第三,你创新了一个机制,就是连农带农的机制,连科带科的机制,连消带消的机制。连农带农就是契约式的、订单式的、股权式的分红制的关系;连科带科,就是你给科研人员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和创新链匹配的双链;连消带消机制,把消费者也带起来了,所以田园变成公园,农区变成景区,劳动变成运动,空气变成人气,青山变成金山,农房变成客房,颜值变成市值,叶子变成票子,打造了离城不近不远的地方,住着不高不矮的房子,吃着不咸不淡的饭菜,看着不痛不痒的演出,呼着不雾不霾的空气,泡不冷不热的温泉,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