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重点活动——第二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铜官山村举行。图为北大荒农服集团冀鲁豫区域农服中心董事长高东旭分享故事。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高东旭:
大家好,我是新农人高东旭,来自北大荒农业服务集团。在我的故事分享前,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有14亿人口,那么14亿人每年要吃掉多少粮食?我们的口粮又产自哪里?在我们祖国的东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占全国2.4%的耕地面积去为国家提供了近14%的商品粮,生产的粮食可供1.6亿人吃一年,养活了中国超过10%的人口,它就是北大荒。
讲起北大荒,有人会说那是天苍苍野茫茫的荒原,是硕果累累、稻谷飘香的今日粮仓,是绿水青山、蓝天净土、安居乐业的幸福家乡。
七十多年前北大荒是一片沼泽遍布,芦苇从生的塞北荒原。1947年,一批来自延安的军队干部来到北大荒,播下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第一把火种。
1958年,10万多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了北大荒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在这片神奇的黑土上,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用75年时间书写出一部艰苦创业的故事。而今站在北大荒七十余载奋斗的时间点上,北大荒不仅成为了中华大农仓,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连续11年产粮400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九连丰。北大荒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农民。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国情、农情,人均一亩三分地,土地的碎片化、垄断化,靠天吃饭是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北大荒集团企业化运营后,成为财政部直接扶植的央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大荒时,为北大荒集团擘画了“三大一航母”的宏伟蓝图,并作出了“要发扬北大荒精神,加强垦地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的特指性讲话。而辐射带动农村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正是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赋予北大荒集团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作为共和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前置,多年来北大荒始终坚持党有号召必有所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大荒创新谋划,聚焦自身的战略地位优势,于2021年组建农服集团,在全国布局区域农服中心,以“帮农民省钱、帮农民挣钱、让农民享受幸福生活”为企业愿景,以“一切为了中国农民、一切为了中国粮食、一切为了中国饭碗”为企业使命,以“依托垦区、立足龙江、服务全国、走向世界”为企业战略,打造以不断优化以“党的领导、统分结合、以国有经济带动集体经济、家庭经济、合作经济、全产业链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1241”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作为北大荒农服人,我从事农业工作以来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今年夏天,我到山东省惠民县农服基地考察省外产量,在田间有一个年轻人过来告诉我,这片麦田就是他和北大荒共同种植的。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小的梦想就是走出农村,到城里去闯一番事业。他在城里打了几年工,在一个偶然机会回到家乡,听说北大荒可以帮扶农民种地,所以他尝试和北大荒农服一起在家乡承包300亩地种小麦、玉米。今年的麦子收成很好,有北大荒的农资让他种地并省钱,有北大荒的农机让他种地更省力,有北大荒的种植技术、种植标准、粮食订单让他种地的风险降低,他告诉我这一年种粮食赚了30万元,他说他想把种地当成他未来的事业,明年他还要种更多的地,这就是我们的职业农民,把种地当成职业的农民。
在北大荒的帮助下,一个人就可以实现500亩地的种植,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这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可以把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的底气。北大荒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全国现代农业的排头兵,在自有的4500万亩土地上深耕了75年,拥有一批农业专业高技术人才和成熟的管理方式,天生就有种地的基因。
北大荒的种植技术、管理体系是经过75年的经验才形成的,具备多年的农业种植发展史,有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种地能手,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的标准化种植,储备了先进适用的种植技术。
北大荒农服集团更是承载了把北大荒标准、北大荒技术向地方农业输出、赋能的使命。北大荒农服集团用2年的时间在冀鲁豫、陕甘宁、云贵川等地成立了23家区域农服中心,培养了5000余名职业农民,把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种植理念传授给他们,在为种植户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同时,通过土地生产环节托管、农业技术推广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村,在全国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5200万亩,带动农民50万户,有效助力地方农业发展,为农民节本增收18.4亿元。
到2025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可达3.6亿余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今天,北大荒农服集团携手北大荒108个农场,在全国打造191个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田,向全国农民展示北大荒的种植标准,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农业和农村,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同时北大荒粮食集团、丰缘集团、米业集团、九三粮油、北大荒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共同携手农服集团实现北大荒二次创业。
通过农业服务集团化运营、粮食集团化运营,将北大荒的农业优势赋能到全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是北大荒初心不改、使命承担的郑重承诺,亦是北大荒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崭新起点。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在这个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北大荒将秉承品质,坚守初心,在“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引领下,用自信和创造追求梦想,用微笑和诚信迎接伙伴,全力共建农业领域航母,让我们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同向同行的北大荒精神得到铭记和传承,谢谢大家!
陈建光(点评):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看到这个之后非常感慨万千,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压得更紧了。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有老八字宪法,我想受它启迪,提出新八字宪法。
首先这个事的本质就是给广大的小农户构建了一个现代的服务体系,把广大小农户通过服务体系的构建,纳入到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之中来,让农民这张旧船票能够通过现代服务体系的建设搭上现代化的航船,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他让农民知道怎么样来谋划蛋糕。带着农民干,主要是帮助农民去做大蛋糕。最后帮着农民分好蛋糕,这三个“糕”就是北大荒能否为粮农赋能的一个本质所在,所以他在这里面创造了很多新的体制机制。
地、技、义、利,这是中央提出来的。
第一个,藏粮于地。
第二个,藏粮于技。
第三个,辅之于义。
第四个,辅之于利。
为什么叫藏粮于地,大家知道我国有18亿亩耕地这个红线,种粮食的耕地大概在12亿亩左右,现在10亿亩的高标准农田都在建设,而且不断的在旱和灌,涝和排,不断在增强土地的肥沃性。
大家都知道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只有这两者结合才能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同时也能够让老百姓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因为这块土地能挣到自己的赚头。所以我老想说一句话,粮食有赚头,农民回甜头。
通过藏粮于地之后就要藏粮于技,藏粮于技就是技术,技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种子,种子很简单,老农民都知道“好儿有好娘,好种多打粮”,这是说的植物。动物叫”爹好好一坡,娘好好一窝“,这就是种子的重要。
一个东西好吃不好吃,大数据分析,40%是因为品质原因,30%是因为种粮环节原因,30%是因为加工流通商贸和餐饮的原因。它的比例是4:3:3,但是消费者每掏10块钱购买农产品的时候,种粮业只能赚1块钱,加工业赚3块,商贸流通赚3块,餐饮业赚3块,后面那9块跟农民没关系,所以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就没有积极性。
传统产业要素不断向工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流动,就会形成泡沫。
农户是松散的,土地是零散的,资金是闲散的,市场是分散的,合作组织是软散的,这5散造成农业现代化无法落地,在这个过程中北大荒秉承国家粮仓压舱石的央企航母作用,来进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领域,为大家提供各种技术,特别是育种技术、生产技术、加工技术、流动技术,商贸技术、储藏运输保鲜包装技术,能够把我们粮食安全藏到技术中,品种、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所以藏粮于计实现了。
辅之于义就是大家都有义务为国家种粮食,从党政官员来讲主要是党政同责,省委书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县府书记县长都要对粮食安全有义务,广大的央企、国企、民企,我们在座的所有老百姓对国家粮食安全都有义务,去奉献我们的智慧、资金、义务和能量,来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所以辅之于义主要是大家要有义务来做。
北大荒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承担起这样一个义务,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压舱石的重要贡献,具备了农业航母的特征。
辅之于利,农民一定要通过种粮食能赚钱,但是据我们国家统计局大数据测算,农民种粮一年的收入只有3700,农民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是3900,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个月,造成农民大量外流,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人帮着产前产中产后来服务。
美国是2%的农民,但是有20%美国人口帮着农民来服务,而中国正好相反,20%的农民,只有2%的人帮他服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产前产中产后来帮着农民服务的,构建一个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才能让农民有利可图,有账可算。农民始终有一句话,有账算,再就是能剩下多少,如果剩不了多少,他就没信心了,所以地、技、义、利是我说的第一个“四个字”。
第二个四个字叫智、标、品、生。
智就是要智慧化,就是智慧农业,简单的说就是9个字,数、库、模、网、端、云、人、货、场。马克思在1868年曾经预言,在未来社会到来的前夜,总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进行有效的链接,形成自由人联合体。在这个过程中会催生出来很多新的人群和新的业态,这个无形的东西就叫数据,又叫万物相连,所以第一个我们叫智,智能化,你看粮食赋能主要是智慧赋能、数据赋能、机器赋能,各种小数字搭档来赋能。
智之后就叫标,标准化是全程的领跑者,按照标准来生产,生产成标准的东西我才能给你加工、储藏、运输、保鲜、包装、商品化处理,还可以休闲观光旅游,餐饮养生养老。
如果你生产地不标准,造成品质不一致,加工没法加,由于不标准造成很多加工后期没法开展,所以要标。
然后是品,一定要做品牌,北大荒本身就是一个品牌,我们在常熟这一带也做了很多品牌,上午有很多分享的这些新农民,他们做的也基本上都是品牌。品牌的本质就是把质量和信誉凝结在品牌中,让品牌走进消费者脑子里的记忆点。那么就形成让消费者“一分钟看上、一分钟爱上、一辈子赖上你”,霸占他的味蕾,开启他的心灵,掏空他的腰兜你才能赚钱。
品之后叫生,生就是生态、生产、生活进行融合,融合之后利用绿水青山,利用乡村的风光,让这些生态为产品、产业背书,背书之后消费者就会为背了书的产品掏出更高的价格,从而将绿水青山的价值内化于产品之中,这个时候我们再找到文化的特征,讲出我们当地的一些故事,每一个产品有一个IP的知识产权的记录,每一个产品有个logo的标识,每个产品都有一个故事和传说,每个产品都有一句话叫“香味从未散去,回守已是千年”。
比如说鸡蛋,你就叫核蛋,核桃树下面养的鸡下的蛋所以简称核蛋;大米就叫说丰年,稻花香里说丰年;红薯就叫乐思薯;西红柿补心脏,长得像心脏,所以就叫真柿好;鸡就叫战斗鸡、运动鸡、跑步鸡,总之你一定要让生态的概念、文化的概念为产业背书,为产业赋能,那么就可以卖出溢价,消费者能够多给你点钱。
什么叫赋能?假如你上午一看,一根草在地上,谁都可以踢它一脚,突然这根草下午就绑到了阳澄湖大闸蟹的身上,这根草就具备了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阳澄湖大闸蟹就为那根草赋了能。我们要善于标注一个文化,标注一个名人,标注一个地方好的传说,标上它来提升我们自己的生态机制,提升我们自己的品牌价值。
总之,土、肥、水、种、智、标、品、生,是一个新的八字宪法,我也受这个启迪,要感谢北大荒农服集团高总给我们带来的智慧,希望北大荒农服为粮农赋更多的能,背更多的书,让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压得更实,谢谢。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