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乡风文明 详情
四川成都清流镇文明实践基地的触角向农村散居院落延伸,其经验入选中央文明办百佳案例
“微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有了“家的味道”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杨钰莹
  •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周涵维
  • 2023-02-08 17:12:39

“微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有了“家的味道”

图为清流镇党员微家。 资料图

去邻居家串个门,就能听一场传统的二胡演奏会,参加一次贴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上一堂“声”入人心的音乐党课……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在点点滴滴间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这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家。清流镇在建成“1+8”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基础上,又将文明实践基地的触角再向农村散居院落延伸,创新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家,打通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的“最后1公里”,其创新实践经验成功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

盘活资源 释放活力

“微家”以“自愿捐赠、谁捐谁管”为原则,通过整合村民无偿提供的闲置房屋资源,由村“两委”征集志愿者对场地布置后向院落居民免费开放,并由“微家”提供者及院落志愿者共同管理维护。

清流镇九龙村党员、失独村民韩章涛是第一个微家的捐赠者。“一方面我是党员,有义务将党的声音、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另一方面,微家建成后每天有好多人到我家学习、活动、聊天,我家热闹了,我的生活精彩了,我感觉很快乐。”韩章涛在接受采访时说。

每个文明实践“微家”配备联络员、学习圆桌和讨论角,便于开展活动。在“微家”中,房屋提供者为“首席讲师”,而每个村民也都能成为特聘讲师。讲课以故事分享会、主题龙门阵等形式举行,内容包括面向群众宣传思想理论、讲授生产技术、培养审美情趣等,注重寓教于乐,倡导多用方言土语、多讲百姓身边事。目前已经推出了乡村美学讲堂、七彩课堂等“微家”宣讲品牌。

在“微家”的模式下,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例如,在村民贾伟的微家,他擅长发掘院落村民的特长爱好,通过举办“张嬢厨艺讲座”“李嬢园艺分享”和院坝文艺活动等,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在“微家”发挥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邻里守望一家亲

村民互助、邻里守望是我国乡村社会的优良传统。在清流镇,每一位“微家”参与者既是志愿者,也是获益者,“微家”成为邻里一家亲的生活互助和情感联络平台。

走进清流镇的党员“微家”,墙上醒目贴着“六微工作法”,即“微承诺、微典型、微服务、微声音、微家风、微议事”,还设置了手动“点单墙”。“微家”的管理者介绍说,院落村民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到“微家”登记成为志愿者,然后形成志愿服务“菜单”墙。

通过群众“点单”、微家“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对口参与、对口服务”,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烦心事。在九龙村,就将村里的8名退休老同志纳入志愿队伍,组建“银发服务队”,由群众“点单”,银发服务队“接单”,以供需精准的对接机制,开展助老扶幼志愿服务,营造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孝亲敬老良好氛围。目前九龙村九美院落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家已有注册志愿者80余人,占九美院落常住人口的近一半。

“有事可以过来说一说,没事可以过来坐一坐正在成为微家常态。”微家管理者说。

依托“微家”可亲近的优势,清流镇还创新了更贴心细致的志愿服务内容。利用闲置土地建设了“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田”,由志愿者进行认养,果蔬成熟后定向捐赠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敬老院;协调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寸草心家园等资源,提供雨具、消暑药品等必备居家物品供村民使用,打造出了10分钟志愿服务圈。

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治理结合

清流镇的微家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调动起村民参与社区院落治理,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积极性。

通过在微家举办“清洁家庭”“最美乡村讲师”“最美志愿达人”“好儿媳”“好公婆”等评比活动,用榜样激励的方式,不断调动院落村民参加“微家”活动,参与院落治理。同时,对院落村民参加志愿活动、参与“微家”授课等进行积分管理,积分兑换礼品,让参与群众也有一定的物质奖励。

“微家让共建共治共享在院落内蔚然成风,院落村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持续增强。”清流镇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清流镇将继续扩大微家的辐射效应,不断拓展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微家打造成体系健全、机制成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样板。

目前,“微家”模式正向清流镇409个散居院落推广,“1所+8站+N微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格局初显。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