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代表委员故事 详情
杨昌芹代表: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非遗"潮"起来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张燕
  • 作者:刘久锋
  • 2023-03-06 16:00:19

“竹编是我热爱的事业,我要用它编织出乡亲们的小康之路。”5年前的2018年3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来自贵州省赤水市的苗族姑娘杨昌芹以一身苗族盛装出现在两会的“代表通道”上,当时她手里拿的,是手工制作的竹编水杯,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家乡的传统工艺。

身为一名90后的连任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充分发挥着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的优势,扎根竹乡16年,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投身竹编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朋城 摄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杨昌芹成立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从过去的一个小加工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如今,她创办的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产值超过2000万元,直接带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177户570人增收致富,间接带动周边乡镇近3万人从事竹编相关产业。同时,她着力完善非遗技艺产学研基地建设,让竹编技艺培训覆盖更多的脱贫人口,使竹编成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金钥匙。

“赤水竹编既是产业,也是文化。我们把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让赤水竹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融合,用竹编非遗文化引领竹编市场,用竹编市场来养活竹编非遗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杨昌芹说。

“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非遗‘潮’起来。”杨昌芹先后到上海等地的美术院校进修学习,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到竹编工艺编织当中,创新推出了竹编瓷器、竹编首饰、竹编禅意香炉等一系列竹编工艺品,很受市场青睐。

“我是一个手艺人,也是一个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6年来,杨昌芹始终关注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议题。她说:“我将和群众一起用手中的竹丝,编织出更加美好的生活,把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把赤水竹编产业做大做强,带领父老乡亲把竹编技艺变成指间财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