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李巍介绍,六盘水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贵州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而六盘水97%都是山地,农业生产条件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高、少、碎、瘦。“高”,就是海拔高;“少”,就是耕地少;“碎”,就是土地破碎;“瘦”,就是土地瘠薄。在这样的农业条件下,还像过去一样仅靠种植玉米、土豆等,农民群众难以实现脱贫增收,必须走出一条山地特色农业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李巍代表表示,“有舍才有得。我们倍加珍惜宝贵的土地资源,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产业实际和资源气候优势,明确提出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按照‘做实工作、做精品质、做高效益’的总要求,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生态家禽、特色林业、食用菌、蔬菜、辣椒、生猪、牛羊、水果、茶叶、刺梨、生态渔业、中药材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结束了‘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历史”。
李巍代表以“凉都三宝”举例说到,自2021年启动“两园一田”建设以来,六盘水市县两级按照3:7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切实保障猕猴桃“吨产园”、刺梨“千斤园”、茶叶“万元田”建设需要,着力提高亩产水平和产品品质。去年,猕猴桃产量4.85万吨、增长59.02%,产值达12亿元;刺梨鲜果产量7.8万吨、增长28.9%,产值达3.68亿元;茶叶产量1.1万吨、增长20.77%,产值达24.14亿元,真正实现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凉都三宝”名气也越来越响,“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的“水城春”早春茶,“摸起来扎人、吃起来养人”的刺梨,“一颗红心走天下,万般弥意醉生活”的红心猕猴桃,长期保持产销两旺。此外,食用菌、高山冷凉蔬菜、乌蒙凤鸡和黑山羊等“凉”字号“土特产”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前端联结种养基地和广大农户,尾端联结流通业和服务业,决定着农业增值程度、农民富裕程度和农业现代化程度。李巍代表说,六盘水始终把农产品加工作为降低农产品扎堆集中上市风险、破解农产品滞销卖难、推动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比如,建成占地50亩的“弥你红”生态食品加工园,具备年加工万吨猕猴桃的精深加工中心,可生产猕猴桃果酒、蒸馏酒、饮料果脯、果酱、休闲食品及生物萃取、美容产品等;建成9家刺梨深加工企业,鲜果有效期加工能力达21.34万吨;有茶叶加工企业35家、合作社25家。但由于历史欠账大等原因,目前六盘水农产品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5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1个百分点、全省3.3个百分点。差距就是潜力、就是空间。下一步,六盘水将坚持补链、延链、强链相结合,大力扶持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设一批产业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机制好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力争202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
特色农业发展必须有一定规模,有规模才有效益。对此,李巍代表认为,一方面,要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加大对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的研发推广支持力度,推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也是今年“两会”提交的建议之一;另外一方面,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持续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发挥他们在种植养殖环节的关键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农民抓生产、搞经营的积极性,更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
“六盘水山地特色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回去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巩固、提升、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等全面振兴,努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幸福六盘水精彩篇章!”李巍代表对此充满信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