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亿万农民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把乡村建设好,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随着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快速推进,广大农村地区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呈现欣欣向荣景象。但是,由于农村没有成建制的扫保队伍,随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村集体经济情况参差不齐,依靠村集体力量难以承担农村环卫扫保工作。美丽乡村缺乏维护,农村地区以往独立运行的村屯环境自维体系所暴露出来的环境卫生处理不及时、不得当、不彻底、不可持续等问题愈加突出。
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垃圾(地膜、药剂塑料包装物、作物秧棵等)的逐年增加,大多地区处理办法极其简单,随意堆放抑或就地燃烧,既影响了农村风貌,也污染了生态环境,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整治的程度。
因此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潘家堡镇于家台村党总支书记佟亮提出建议:
一是加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整治、执法力度,形成治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合力,提高治理力度,确保从源头上遏制环境发生破坏。
二是将农村地区纳入到城镇环卫体系。城乡环境卫生统筹管理,统一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可将原农村按人头预算的人居环境治理费用由财政统筹支配,不予下摆到村自行运维。
三是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如白色垃圾处理设施、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