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底气所在和自信之源。3月9日,浙江农耕文化学术交流暨吴兴溇港圩田农业系统保护利用研讨会在湖州市吴兴区举行,旨在深入探讨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吴兴自古被称作“鱼米之乡”,农耕文化悠久灿烂。让文化“活”起来,乡村振兴才有动力。那么,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进一步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当天,吴兴溇港圩田农业系统保护利用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议。
悠悠溇港历史,灿烂农耕文化,是吴兴的底蕴与底气。溇港圩田农业系统是南太湖先民在滨湖湿地上培土造田、变淤泥为沃土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是江南低洼泽区可持续开发的综合技术集成,滋润着这方百姓的繁衍生息,距今已有2000余年。吴兴是溇港圩田农业系统保存最完善、特征最鲜明的地区,其城市形态、生产生活方式、人文风景浸润了浓厚的溇港色彩。
不过,吴兴在传承农耕文化方面也不全是一帆风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原始的圩田系统受到冲击,深耕细作的传统农耕文化越来越单薄,溇港内在的文化挖掘活化程度不高,亟需开展保护利用。
为此,近年来,吴兴区高度重视系统的保护传承工作,定条例、建制度、明举措、保经费,不断弘扬溇港传承千年的农耕文脉。此外,吴兴区还将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精致景区打造、文旅产业发展融为一体,努力将溇港的“美丽生态”“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让环境更美、让产业更旺、让百姓更富。
在浙江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益康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农业具有的多种功能开始逐步显现。要运用农业文化的力量,把蕴藏于农业内部的深层功能有效地提炼和挖掘出来,如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修身养性、美化装饰、文教娱乐、美色美味等第三产业功能,以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提升农业效益的需要。浙江要建设农业强省,就要弘扬农业文化,来提升农业竞争力。
作者:毛华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