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陕西三原县以创建示范县为抓手助力文化振兴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沅津
  • 作者:唐晓晗 王希
  • 2023-04-18 17:29:38

今年以来,陕西省三原县坚持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重点,突出在“提升硬件基础、做优公共服务、创新数字化建设、拓宽服务空间”做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快了文化全面振兴步伐。

实施基础设施“城乡联动”工程。高标准完善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各镇(办)文化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陵前镇对文化站活动场地进行了重新地硬化,配备了健身步道,同时对文化舞台进行了改扩建。陂西镇对文化站进一步改扩建,不断完善各项文化服务功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去旧换新。西阳镇对文化站进行了重新地装修和功能室的布置,独李镇对文化站进行了改扩建。鲁桥镇在政府后院新开文化站大门,渠岸镇将新选新址进行装修,大程镇在西张村重新装修文化站,实现文化站独立设置开放,城关镇街道办文化站另选新址改扩建文化站。10个镇办文化站实现了全面达标、基础过硬。新建文化大舞台,丰原社区、盐店街社区、池阳社区、水津村和水津社区进行了改造并迁入新址,在丰原社区、盐店街社区设立朗读亭、电子图书栏、电子博物馆,为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阅读服务。

实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完善”工程。始终把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路径。图书馆、文化馆、10个镇(办)文化站和15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10个镇(办)文化站设置图书自助借阅机,图书馆持证读者达9152人,书刊文献外借11.1028万册次。利用图书流动车进基层分馆、服务点、景区、乡镇共计25次,举办各类街头阅览12次,线上、线下各类培训15次。以三原文化大讲堂、三原百姓大舞台、公共义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载体,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书画交流、专题讲座、文化发展研讨,举办三原文化大讲堂60场次,三原百姓大舞台演出30余场。组建公共义务辅导员队伍13支,开展文化培训百余次。举办声乐、舞蹈、二胡、葫芦丝、广场舞、美术培训班,培训学员3200余人。各村组建广场健身操、书法绘画、戏曲自乐班、锣鼓社火等“四大队伍”,常年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县文化馆原创舞蹈《东方红》获得2022咸阳市广场舞比赛一等奖。组织非遗民俗社火展演30余场次,每年戏曲进乡村专场培训演出80余场。进镇村、社区放映电影2300余场次。开展“文化农家乐”艺术培训活动50期。戏曲、面花、剪纸、红拳等非遗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相继举办《秦之声》秦腔青年演员群英会启动仪式、陕西省“武风·池阳”搏击争霸赛、连续举办四届红拳传承人展演交流大赛青少年红拳大赛。

实施数字资源“一线惠民”工程。坚持把数字资源推向一线、推向群众作为重要抓手,以县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手机阅读、“智慧党建双屏机”、电子阅览瀑布流和电子阅读本供读者免费在线阅读等。借助“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开展数字文化馆线上文艺展演展览、线上文艺培训等,让数字化服务触手可及。10个镇(办)和151个行政村(社区)均配有线上阅览和有声图书馆,实现群众在家有声学习,随时乐享有声书籍。在右任书法广场设置城市书房和朗读亭,绿林广场、油坊道广场、城隍庙广场设有24小时图书自助借阅机。

实施服务空间“优化拓展”工程。充分结合县镇村实际,在优化拓展服务空间上下功夫,打造了一批个性特色明显、符合群众需求的服务空间,深受群众的喜爱。城关街道办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打造了文化新空间,配备读书吧、朗读亭、电子博物馆、非遗展示区、书画室、茶吧等。各镇村(社区)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打造村史馆、非遗馆、家风馆。陂西镇蔡王村设立了家风馆,大程镇西张村设立有党史室,陵前镇设立“白鹿原说事会”、柴窑家村、荆中村设立村史馆,渠岸镇赵渠村设立木偶戏非遗展示室,新兴镇焦寅村设立“老徐会客厅”,城关街道办申家村设立儒家文化传承室,充分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体验和需求。鲁桥镇东里村建设“会客厅”,设立书画传承室,非遗展区及茶吧、图书角,实现文旅融合新空间。同时,新兴镇柏社村利用独特的地窖资源,建设民俗文化大院,打造地窖与传统戏曲文化融合体验基地。

作者:唐晓晗 王希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