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近年来,国内棉花价格的频繁波动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降低了农户种植棉花积极性。作为长江流域主要棉区,去年3月,湖北省在部分棉花种植大县启动棉花“保险+期货”,在风险保障设计上,首次将承保期限涵盖棉花从种到收的全生育期,为棉花种植全程“保驾护航”。这也成为长江流域宜棉区第一个由省级层面推动实施的“保险+期货”金融支农创新试点。
项目试行一年,效果如何?今年4月6日,记者走进湖北产棉大县公安县,村民们正在备肥备土,准备棉花营养钵育苗。“再也不担心价格低亏本了,”公安县麻豪口镇裕华村村民白德祥说,“村里很多旱地今年都打算继续种棉花。”“近年来,全省棉花种植受政策、市场、效益、劳力成本等多重影响,面积呈急剧下滑趋势,”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长惜告诉记者,“棉花价格‘保险+期货’项目,较好地帮助实现了湖北棉花种植面积适度恢复。
湖北省公安县部分乡镇去年种植的棉花长势良好。
全过程“保险”,让种、卖吃下“定心丸”
“与以往‘保险+期货’项目主要覆盖收获季价格的保障方案不同,在湖北实施的棉花项目贯穿棉花种植、收获等各阶段,”平安财险湖北分公司政农销售总监杨俊介绍。在去年平安产险湖北棉花期货价格保险单上,记者看到保险期间均自2022年3月底、4月初起,至2022年11月30日止。承保方式为以县/镇/村为投保组织者,集体出单承保。被保险人/受益人为棉花种植户。“保险期间参照棉花生长和售卖期间,设定为3-11月,涵盖了棉花拟定种植初期、整个种植周期及售卖时间。”杨俊说。
“因为保险期覆盖了棉花从种到收整个时间段,棉农在种植期可以放心种,收获期可以放心卖!”公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吴勇刚分析指出。公安县因为棉花生产规模曾一度跃居全省首位,素有“银公安”美誉,全县6个乡镇棉花种植面积过万亩。前两年,因为棉花价格持续低迷,很多种植大户削减了棉花种植面积,公安县孟家溪镇青龙村村民郭朝华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政府出资为孟家溪镇所有棉农投保了期货价格保险,到去年12月份,郭朝华卖完43亩棉花,还收到2000多元的理赔款。“保险公司说去年有段时间棉花市场价格下跌了,所以按照保单补偿我们差价,”郭朝华笑着对记者说,“这个政策好,我们种得放心,卖也不发愁,我种了几十年棉花,熟悉棉花种植技术要领,今年打算多种点,种50亩棉花。”
据介绍,去年,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财政厅共同组织推动下,湖北省松滋、公安、石首、宜城、浠水、仙桃、天门等市(县)参与开展棉花“保险+期货”试点,总承保约37万亩棉花。“该项目在棉花价格不好的时候,保障农民的种植收益,有效提升全省棉农的种植棉花积极性,项目启动后,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9%,实现近五年来首次正增长。”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棉花“保险+期货”政策。
高点进场,为农户争取更多收益
发现和寻找未来棉花市场预期价格是棉花价格保险的首要问题。只有棉花保障价格设定合理,才能有效发挥棉花价格保险保障农民种棉收益基本稳定的作用。
湖北启动棉花价格“保险+期货”后,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组织下,湖北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共同承保,长江期货等期货公司共同参与。平安财险湖北分公司农村保险部经理陈龙表示,“期货价格已充分体现了各种可预期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期货价格更加接近于远期真实价格,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都不会做出比期货市场更好的预测,因此期货价格是最理想的价格保险的承保和理赔依据。”
项目运行中,保险公司联合期货公司共同确定期货入场时间、比重及入场金额。期间,共分三批运行。首批运行主要覆盖4月份价格风险,保障棉花5318.2吨,侧重在棉花种植初期提高植棉积极性;第二批运行开始时间为6月30日,结束时间7月13日,保障棉花11671吨,侧重种植过程的价格风险管理;第三批入场时间9月26日,结束时间10月21日,与新棉销售的时间节点匹配,保障棉花5286.9吨,降低因价格下跌带来对农户收入下降的不利影响。
“在选择入场点位时,我们利用自身丰富的场外期权交易经验,选择了几个月以来的价位高点,使得最终赔付给农户的额度最大化。”长江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服务总部总经理李富告诉记者。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公示,2022年10月份,长江流域籽棉收购价格在3.8元/斤,2021年同期籽棉收购价格在4.6元/斤,同比下降0.8元/斤,降幅达到17.4%。按照湖北每亩平均产量160公斤籽棉计算,农民每亩收入1216元。对于未参保的农户而言,相比较2021年,每亩收入将减少约256元。本次试点中的参保农户,每亩棉田赔付46.9元,合计每斤籽棉赔付0.144元。通过“保险+期货”项目的实施,可以帮助农民减少损失18.3%。
“我种的3亩棉花,去年10月份籽棉售价4元/斤,保险公司还给我赔付了140多元,”公安县麻豪口镇赵家村村民姚守立告诉记者,“有了这个保险,我们都不用担心价格不好会亏本了,只管把棉花种好就行啦。”
据介绍,去年年底,湖北棉花价格“保险+期货”累计赔付1736.13万元,综合赔付率达93.8%,在“增产保收”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湖北省公安县部分乡镇棉花收获场景。
化解风险,棉花价格保险推广至全省
众所周知,农产品价格保险巨额赔付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转移和分散,农产品价格保险也难以规模化推广和应用。
为了避免形成系统性风险,陈龙告诉记者,保险公司在承保农户棉花价格风险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与承保数量适当的棉花的场外期权,“通过购买期货公司提供的期货或期权转移价格风险,以达到‘再保险’的目的,这样就化解了价格保险面临的巨额赔付风险。”
同时,期货公司也会选用高效的期权对冲策略。长江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服务总部总经理李富介绍,“我们会利用专业优势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期货或期权买卖操作,通过期货市场风险对冲机制将保险公司转移来的风险再转移给期货期权市场,从而化解市场价格风险。最终实现共同收益、多方共赢。”
“利用棉花期货市场的功能规避价格风险,通过保险公司把广大农户联系起来,利用‘保险+期货’帮助棉农规避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益,抬升内地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皮少成表示,“这不仅为棉花产业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工具,还丰富了政府助农的工具箱,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