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山东齐河:全面助力公益岗扩容提质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杜娟
  • 作者:张英丽 郭健
  • 2023-04-24 15:18:45

​2021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安排部署,全面开展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促进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齐河县作为全省试点县,齐河县委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县委书记孙修炜同志提出“坚持齐河人民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聚焦“劳有厚得、弱有众扶”,率先全面实施新时代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齐河县人大秉承“党委和全县工作重心转移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理念,聚焦中心、创新履职,全力助推齐河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走在前、当标杆。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发城乡公益岗7190个,在全国打响了“齐享”公益岗品牌。山东省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推进现场会在齐河召开,齐河作典型发言,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两需两尽”有力奠基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高点开局

共同富裕路,一个不能少。在深入调研座谈、多方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齐河县委、县政府按照“岗位需设尽设、人员需纳尽纳”思路,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发布了《齐河县新时代乡村(社区)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实施方案(试行)》《齐河县新时代城镇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实施方案(试行)》,搭建起城乡公益性扩容提质工作的“四梁八柱”,精准解决了“人从哪里来”“岗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3个核心问题,蹚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九类群众优先帮扶、五种模式同步开发、四个渠道筹资保障”的公益岗开发“齐河路径”。

“四职书记”主抓主推,党组织引领唱主角。一方面,县、乡、村、企业“四职书记”主抓主推,另一方面,坚持党建统领,将公益岗开发与党的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一同谋划、一体推进,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岗位开发管理全过程,打造坚强“主心骨”。

“九类群众”优先帮扶,精准画好“就业圈”。立足优先保障重点群体、同步兼顾其他群体,创新性地提出乡村公益岗概念,精准聚焦弱、病、残、困、贫“五类人员”;创新性地拓展城镇公益岗范围,覆盖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及其他市场化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群众“四类人员”,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库,确保“人员需纳尽纳”。

“五种模式”同步开发,按需设岗全覆盖。结合“入库群众就业”和“用人单位用工”双向需求,打造5类岗位开发模式,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益岗”“国有企业+公益岗”“便民服务中心(人社所)+公益岗”“村(社区)党组织+公益岗”“各类经济组织+公益岗”,确保“岗位需设尽设”。

“四个渠道”筹措资金,打造岗位强支撑。按照“财政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形成了财政“兜”一块、国企“担”一块、社会“筹”一块、各类经济组织“出”一块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模式。同时,突出市场化导向,各类经济组织每吸纳1名入库人员,县财政每月按照10%的标准给予补贴,形成多方投入合力。

“双联双亮双做”有力助推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创新开展

党委有号召,群众有需求,人大有行动。齐河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工作中心,创新开展“双联双亮双做”主题实践活动,其中,“双联”,即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密切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选民群众;“双亮”,即人大代表主动亮身份、公开亮承诺;“双做”,即做合格代表、做群众表率,全面展示为民履职良好形象。特别是将公益岗开发作为“双联双亮双做”主题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具体抓手之一,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下沉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全力助推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创新实施、高效推进,在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加快乡村振兴、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举多赢”的功效。

人大代表在调研中了解到,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受到刺激后病情加重,容易出现冲动毁物、暴力伤人等严重的社会行为问题,具有较高危险性,同时,一些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本身经济条件较差,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及住院治疗,医疗费用较高,使得家庭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刘桥镇人大代表在流南村走访了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村民张召静妻子王树青为智力二级残疾人,为保障妻子人身安全降低社会危害性,需要其常年在家照顾,导致无法外出打工,两个人仅靠低保金生活,而我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2800人。基于此,建议首创开发了“1对1”扶残治安综合岗位2800个,为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人士提供用餐、卫生、服药、就医、安全和代办等多元化精细服务。岗位开发后,张召静立即报名,经过审核、培训后上岗,每月可领取补贴400元。同时在照顾妻子之余,张召静每天在社区巡查环境卫生,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对1”扶残治安综合岗的开发,既促进了困难群众就业增收,又提升了扶残助残水平,对促进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沿黄乡镇人大代表,围绕保护黄河生态环境、解决黄河滩区迁建居民就地就近就业等工作进行了调研,建议开发了沿黄滩涂看护岗60名,负责对63.5公里河道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制止倾倒固废垃圾、破坏植被等破坏生态行为,有效保护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推动黄河国家战略落地生根。2022年,祝阿镇王岳村村民王潮志成为黄河大坝巡查员,每天到黄河大坝进行巡查,对倾倒固废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进行制止,保护沿黄滩涂的美丽整洁,同时劝导玩水玩沙人员,有效发挥了作用,自沿黄滩涂看护岗开发以来,我县黄河溺水事件零发生。

人大代表“齐享”特派员制度有力保障公益岗精准兜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精准兜底”既是开展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的根本目的,也是就业困难群众的核心需求。为保障城乡公益岗最大限度地发挥精准兜底的作用,齐河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人大监督职能和人大代表监督履职作用,创新建立实施人大代表“齐享”特派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为“齐享”特派员,着力抓好“四个一”:

抓好一个大调研。持续深入群众和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调研,全面及时摸排就业困难群众就业需求、公益性岗位用工需求,动态更新信息,帮助群众报名,促进双向需求零缝隙匹配。

强化一条链监督。对城乡公益岗岗位开发、人岗匹配、人员上岗、人员管理、补贴发放等全环节、全链条强化动态监督,尤其是对公益岗人员入库、人员日常管理加强监督,严格工作程序,精确界定优先帮扶对象,有效避免优亲厚友、虚假冒领、泛福利化、“养闲人”等问题,确保让最需要的人最快“上岗”。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公益岗工作质效监督检查,对群众关注的问题及时开展问询,并按照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进行满意度测评,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守好一条警戒线。实行“候岗”预警机制,将公益性岗位人员库中未通过市场化渠道解决就业、也未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的人员作为“候岗”人员,按照占比设定“候岗率”警戒线,对“候岗率”超过5%的单位及时进行预警,并将“候岗率”控制情况纳入全县年度综合考核。

建好一个“护航港”。人大代表联合法律工作者开设服务窗口,为有需要的群众和单位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就地化解公益岗“上岗”以及市场化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让群众“就业”安心、“挣钱”顺心。

作者:张英丽 郭健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