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解读 详情
让基层调研发挥实效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詹琳 刘​惊漾
  • 2023-05-09 16:24:04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然而,近期有调查指出,上级部门在基层调研过程中出现了诸如“逐级调研”演变为“逐级要材料”、调研任务压在少数“笔杆子”身上、“调研者不写材料,撰写材料者无资格参与调研”等现象,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难以起到应有的工作效果,是“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理清基层调研的实践逻辑和问题,对于优化基层调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调研困境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原因

当前政府管理体系中,基层调研是上下级政府互动的重要途径,但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这既源于调研定位和方法的偏差,也反映了基层对上级部门的不信任,根本原因在于上下级政府权力结构的不对等。一方面,上级政府拥有权力优势,导致下级部门在互动中倾向于掩盖问题,而非寻求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下级政府具有信息不对称优势,使得上级部门难以全面了解地方实际情况。下级部门会精心策划调研点,选择性汇报,展示“成绩”,而不触及深层次矛盾。权力层级间距离越远,上级对下级的权力优势越明显,监督奖惩更容易实施。同时,下级相对于上级的信息不对称优势也越明显,更可能通过筛选信息降低上级发现问题的概率,导致基层调研“跑偏走样”。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基层调研

为实现有效的基层调研,首先要建立上下级间平等互信的沟通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研的目的是要服务决策,上级政府要以学习的心态进行调研,虚心向基层学习和请教,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探讨。同时,下级部门需坦诚相待,减少形式主义的迎检工作,科学沟通,呈现工作中的全貌。其次,要做好调研设计,明确调研主题、设定明确的调研目标,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制定合理的调研时间表。再次,提升调研报告的质量,要充分展示实地调研的观察和发现,展现基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根据调研发现,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特别是基层调研大多涉及农业农村问题,这些问题关乎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因此,在开展基层调研时,特别需要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战略需求,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三、加强基层调研的持续关注和跟进

基层调研不应成为“一次性”事件。对于发现的问题,上级部门需持续关注和跟进,及时发现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避免问题积压恶化。上下级部门间应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定期回访、评估问题处理情况等方式,确保调研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此外,对于基层调研成果的传递和应用,应加强政策落地的督导和检查,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基层群众。

四、深化基层调研的制度化建设

为了让基层调研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加强基层调研的制度化建设。首要任务是明确基层调研的权责关系,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在调研过程中的职责和权利。接下来,要加强基层调研的组织协调,避免重复调研和过度调研,合理安排调研时间和任务,防止干扰基层正常工作。进一步地,要完善基层调研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调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以提高调研工作的质量。在关注三农问题的调研中,培训内容应聚焦农业政策、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使调研人员更深入地理解农村基层的实际需求,提高对三农问题的敏锐度和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最终,需要制定完善的调研成果管理办法,鼓励各级政府及部门开展优秀调研案例的推广与应用,使基层调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和工作。

五、推动基层调研与数字技术相结合

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运用科技手段能显著提升基层调研的质量和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探讨在基层调研中应用创新技术的方法,例如通过构建共享信息平台、开展互联网问卷调查、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获取更为全面且真实的基层信息。借助数据技术创新,引领基层调研走向更高效、更智能的发展途径,从而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和精准。

总之,实现基层调研发挥实效的关键在于改变现有的权力结构和信息不对称,建立平等互信的沟通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以及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只有真正解决基层调研的结构性矛盾,才能让基层调研成为政府决策的有力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詹琳 惊漾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