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2023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为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主任韩旭作主旨报告。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韩旭:
尊敬的天佐总师,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农业服务者,各位嘉宾:
我来自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数据是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今天主体是农业服务者,大数据中心也想给你们助一臂力。今天汇报主题是《大数据助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汇报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当前农业农村大数据汇集的切入口和服务的重点
总书记对大数据的应用有系列讲话和明确要求,强调的是融合,强调的是对整个产业的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农村大数据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何用好数字化的手段也是大数据中心成立之后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国家要成立数据局,还有统计局,他们俩都是做数据的,他们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样的数据更具有生产要素属性?是更小的、更活的、更真的、更全的数据。小到一次农机作业的轨迹、一包种子、一瓶农药。活的是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变化的数据,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用互联网不断采集的真实数据,还有权威度、全量化的数据,大数据就围绕这些数据开展工作。
农业农村部在组建大数据中心的同时,研究确定了大数据的业务架构,从农业农村部来讲要打造国家的农业大数据平台,这个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就是围绕着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服务。大数据中心扮演的角色是全国农业农村数据的汇集中心、运算中心和服务中心。要汇集全国农业用地“一张图”,构建乡村发展人才数据库。一张图是要把农村的每块地的数据汇集起来,我们现在对10亿多的地块,这个地的具体位置,这个地是谁的,哪个村的,这个地的地力等级,是水田还是旱田,这些地现在承包给谁了,流转给谁了,是谁在提供服务,包括动态的墒情,什么样的种子在这儿更适合,哪个品种产量更高,这些数据既给政府服务,更应该让我们知道。数据分散在各个企业里,这里面因重复和互相不连通,造成重复采集非常严重。做了这样的平台,农业农村部门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让大家共用共享这些数据,不一定是免费的数据,你采集了,别人说我采集的比你成本还高,我可以买你的数据。“一库”是乡村发展人才数据库,指导或者推动乡村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我们给每个村做一个数字档案,哪个村是穷村,哪个是富村,哪个村已经振兴了,哪个村还有很大差距,这个村是主要生产经营什么,哪个是空心村,哪个是老龄化的村,它应该建养老设施,哪个是育龄妇女多,应该建更多的幼儿园和小学,对乡村振兴要有整体的掌握和评价。
汇集了这些数据,这些数据怎么来服务呢?要明确方向。当前围绕十个方向,也就是十个更精准,大数据能解决的就是精准、高效、便捷的问题。十个更精准就是解决耕地用途管控、调度预警、技术指导、质量追溯、执法监管、农业补贴、延包流转、金融支持、社会服务、乡村治理。
二、发挥各方主体作用协同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的开发应用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生产经营者、服务者、企业和农户。政府是主导者,制定规则,搭建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政府弄了那么多项目,很多数据是没有采集到的,农业农村部门或者政府数字化转型利用自身的数据引导整个产业的数据化转型。此其一。
二是要让数字技术服务主体有投入的驱动力,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他们参与到其中要有收益,在整个农业过程中他没有收益,他也不是慈善家,农业产业中数字化程度或者产业数字化就发展不起来。另外健全数字交易,让收集数据、加工数据的都有利润,有不断改进的激励机制。
三是要发挥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中间载体作用,今天是第三届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总书记强调技术要和产业融合,数字经济要和经济实体融合,首先是主体和主体的融合。直接让数字企业为小农户提供服务,现在这个路非常漫长,全国农民很多生产经营者都60岁了,接受起来有难度。比这个更可行的选择是要发挥社会服务组织的中间载体作用,服务者实现了数字化,中国农业就实现了数字化,用社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这是更可行的符合中国的农业数字化或者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四是要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数字产品和参与数字化的能力,数字产品要更好用,更容易用,还要让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需要对农民进行应用培训。
三、科学把握农业农村大数据开发应用中的几个关系
安全和开放。政府掌握了大量数据,很多政府并没有把这些数据开放出来,数据如果作为生产要素的话,放在物理隔离的情况下对生产是没有作用的,相当于把资金放在银行,不放贷出来,把技术锁在柜子里,不让人用是一个道理。带来一个问题,没有防护措施及应用环节,会不会对个人信息安全带来隐患?是不是对国家产业安全带来隐患?所以需要做防护才能做数据,同时不能用数据安全作为借口不开放数据,要打消政府部门的后顾之忧,加强数据安全的底线建设。
免费和付费。推数据共享这么多年,效果一直不理想,很重要的原因,当然有标准和其他的原因。我们对共享的理解,可能有的时候过度理解共享是免费获取的意思。但是我们要看共享单车,你也是扫一块钱才能骑行的。数据如果是免费的,但数据的治理和服务是有价值的,应该尊重数据劳动者的付出。这样才能真正让数据共享,大家真正用到数据。
效果和效益。前段时间一说大数据大家想到的是大屏幕,实际哪些数据是可看的,还没有用起来,有的时候小屏幕是能干大事的。怎么解决效果和效益的问题,农民得用得起,专家能看得上的技术,一定是土洋结合的技术。就像北斗驾驶,全自动成本很高,在中国既要考虑技术的先进和可行性,更要考虑经济的可行性,我能用得起,用了你这个能赚钱才行。
个性和统一。数字化或者智能化过程中,初始阶段需要探索,到了一定程度还要各自开发的话,就造成了重复开发,造成了浪费。什么叫个性?什么叫共性?财政是要分灶吃饭的,中央的事中央办,地方的事地方干,我自己有钱想怎么做都可以。我们要尊重个性,但是也要有必要的统一和共性。上级政府或者国家要发挥作用,要作底层设计,还要提供公共产品。
改革和鼓励。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或者应用技术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变革,原来是非透明的状态,我们是一种操作方式。透明了之后,你发现不了的问题就会显露出来,所以带来利益的调整,甚至可能说原来你是行家里手,用了新手段你变成了门外汉,你不愿意转型。这里要处理好应用数字化手段之后,带来的稳定和适应的关系。
四、大数据发展中心运算支撑能力建设与数据服务开展情况
大数据成立一年半的时间,在部党组的重视关心下,各个司局和天佐总师给了很多指导和支持。
汇集中心是汇集“一图一库”,服务中心围绕着“十个更精准”,我们还需要有运算中心的能力,这个运算来自于数字化。
第一个工具是标准,没有标准数据是没法流通的。对于农业农村,能知道的数据标准有几类,一共5万多个指标,打破了畜牧渔业的概念,从资源、主体、产品进行定义,也就是说你用了什么资源,谁在用这个资源,哪些投入品、产出品,是这样来构建的。包括六大类33个标准体系,今年也会成立数据标准化委员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将陆续出台。
标准有了,接下来需要解决数据汇集到哪儿的问题,把数据给你了,你没有工具,这个数据对你来说就是垃圾。怎么能用到这个数据,需要数据平台,国家和各省市县都在建数据平台,这就存在个性和共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把共性的问题国家牵头来做,用市场化的机制,我们联合起来把最优势的技术集中起来,解决的是各地在标准不统一、开发建设时间长、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找当地的小公司今年开发了,明年破产了,连代码都找不到了,没人敢接这个。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开发出来一套标准,N个应用,在这个基座上,不懂软件开发的人也能定制开发一些应用。现在基座上对接的应用已经有21个了,自有应用12个,第三方有9个,研发单位有7家,每年都会不断地汇聚,为非垂直管理部门怎么解决数据打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第二个工具是全农码也叫关联通码,解决的是把地、人、物、财、事全面关联,多码合一。如果基座是平台打通,全农码是数据打通,我们把各种数据的关系建立起来。统一编码,建立绿、黄、红三色赋码分类管理机制。全农码可以追溯到真实的信息。对接相关的应用服务,而且可以跨系统调用,为农产品质量提供追溯服务,可以直接追溯到是哪个地块的。全农码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管理的驾驶舱,现在几亿的数据已经全部打通了。
第三个工具是农事直通。现在每个处都会开发一个小程序,到了基层干部需要干的活就太多了,会重复填报。给各农业农村部门或者农业数据平台提供统一的窗口,不仅是给农业农村部提供的,基层的每个县可以自己定制服务,除了完成国家的,还有自己的任务,都可以进行定制。政务版是给基层干部提供服务的,农户版是网格员、调查员提供服务的。农事直通今年在试点县开始应用,因为村长、书记都在这里,你想给他布置一个活,通过农事直通直接可以部署。
1、推动耕地管控更精准。呈现出“地在哪、什么地、谁的地”,勾画出“谁在种、种了啥”,便于勾画,再用遥感手段来核验,你说种的是大豆,核验之后是果园,你拿的补贴是不是需要退出来?当然你不能马上把果园砍了,需要定五年或者八年的过渡期,但是这个地块挂账了,因为这个地块是永久基本农田,是有在案的。旌阳区实践情况,管理员都在农事直通里面,证明大屏在干,中屏在管,小屏在干,拿着手机就可以实现。
2、推动调度预警更精准。比如养猪,今年觉得赚钱,都一窝蜂地上,明年可能就会多了,我们可以根据生猪场的用电情况来判断,当然也可以用饲料进出的情况来判断,大数据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进行预测的。还有在渔业上的应用,测经济的繁荣程度,通过验证夜间灯光指数就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情况。
3、推动技术指导更精准。需要知道服务对象在哪儿,我们把新的“三品一标”全部确定到地块了。
4、推动监管执法更精准。现在成立了综合执法队,但是没有数字化是很难实现的,这是我们给部种植业司提供的,利用遥感图片哪块地种玉米了,我们能够发现,对比谁备案了谁没备案,把信息发给网格员,他直接到地块拍照片,这个链条就实现了。
金融支持是让金融保险公司更清楚该提供什么样的贷款,另外优化信贷直通车的服务。村的富裕程度,人口老龄化的情况都可以知道。农业生产经营适配器,这块地种大豆补贴多少钱,种玉米补贴多少钱,种玉米哪个种子最好,产量最高,投入是什么情况,什么样的农业机械适合,哪个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覆盖这块了,要给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最优农机、最优贷款、最优服务。
占用大家的时间。谢谢大家!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