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河北阜平:乡村振兴启新程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魏思慧
  • 2023-07-14 19:22:10

太行深处,峰峦葱郁,流水潺潺。从河北省阜平县城出发,向西40公里,就到了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一座座崭新的太行民居鳞次栉比,一条长长的溪流穿村而过,荡漾出一种祥和丰饶的气质。

“北上太行山,艰难何巍巍”。曾几何时,这里却是贫困的代名词。平均海拔1500米,乱石滩遍布,贫困发生率高达79.4%,“山高沟深龙泉关,石头缝里难挣钱”的山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骆驼湾村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阜平的贫瘠。“那会儿大伙儿都住破土房,窗户都是用纸糊,寒冬腊月真难熬。”忆起过往,人们唏嘘不已。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前往骆驼湾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在这里向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十年间,阜平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戮力前行,始终以新时代脱贫攻坚动员令为指导,铆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叫响了“一声号令跑三棒”响亮口号,探索出一条实现乡村振兴的“阜平路径”。

“总书记的关怀成为永远的回忆”

一棵老树、一张土炕、一个火盆……骆驼湾一号院见证了骆驼湾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历史。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贫困户唐荣斌的家。在总书记的关怀下,如今他们一家搬进了新居,这是以前的小院旧貌,忆苦思甜嘛。”阜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金辉指着屋里摆设介绍道,“以前这一个锅盖代表一家,一个屋子里边得住五六口人,一家老小挤在一张炕上睡觉。”

唐荣斌妻子顾宝青拿出两张照片给大伙儿瞧:一张是破旧低矮的老土屋,另一张是顾宝青和孩子们站在新房前笑得格外灿烂,“现在,俺没事就会来老屋这溜达溜达,总书记的关怀成为我们永远的回忆!”

变化同样发生在陈德印、唐宗秀家。青水瓦,木挑梁;小皮檐,花格窗;石板院,黄泥墙……细数着新家的各种好处,陈德印感慨:“现在日子真是不一样了,屋子敞亮了,这门口的花都是我爱人种的,女儿也在村里找到了工作。”

破土屋变成新民居,几年的时间,骆驼湾村发生巨变。2016年国庆节后,骆驼湾村所有村民或搬迁或改建,都陆陆续续住上了新房。依托周围丰富的旅游资源,骆驼湾村盘活了村内闲置的村居民宿,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

骆驼湾1号院。魏思慧 摄

截至目前,骆驼湾村已打造具有太行民居特色的民宿89套,带动该村及周边95人务工,人均增收2.5万元。2022年接待游客共计45万人次。游人如织,来来往往,让这个古老寂静的山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

该从何处破题?必须从县情出发,脚踏实地,尊重科学。经过严密深度讨论,阜平的自然条件适合食用菌的种植。之后县里确立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大方向,并当众立下“军令状”:“全县党员干部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乡亲们一天不脱贫,咱们就一天不下火线!”

科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最初种植的香菇品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差别很大,即使管理手段再到位,不见得保证增产增收。为此,阜平县出资组建了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建立长久合作机制,成立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建成博士农场、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9家,建立100余人产业专家人才库,常年服务阜平产业发展的专家达50人,培育出了近6000名技术能手和1000多名致富带头人,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河北省阜平县食用菌专家组组长侯桂森介绍,目前全县制定了菌棒标准统一生产,菇农只负责栽培管理,减少了产业风险,“一个菌棒能长五茬菇,一棒纯收入能拿到两到三块钱,一户种3万棒左右,直接带动1.5万余户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香菇大棚。魏思慧 摄

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码放,一个个浅褐色的香菇似小伞伫立……在龙泉关镇顾家台村,黑黝黝的香菇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这几年,小蘑菇在大山深处撑起“致富伞”,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主要产业。通过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绿色产业,2022年实现集体收入97万元。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阜平干部群众的鼓励,如今,这一期盼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村里垃圾再也不乱堆乱放了”

“村里垃圾再也不乱堆乱放了,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可一点不比城里差,日子过着可舒畅了。”谈起村里的变化,自豪与幸福洋溢在村民的脸上。

近几年,阜平以建设太行最美乡村为目标,把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作为撬动“三农”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大力创新工作举措、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人居环境焕然一新。阜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庄清洁行动和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共建设美丽庭院19493个,精品庭院1800个,省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33个,精品村8个。骆驼湾、顾家台获国家级休闲美丽乡村称号,龙泉关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不老台、寿长寺获评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村民在排演非遗项目“霸王鞭”。 魏思慧 摄

村容村貌整体提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清整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2023年以来,共出动4万人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清理、大清运。深入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整治,完成3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农村公路62公里,硬化乡村街巷1.35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和厕所改造,新建改建农村户厕3.63万座。开展街道、庭院、隙地绿化和村边道路、沟渠、坑塘绿化,大力种植林果、中草药,建设农村公园47个,充分利用废弃轮胎做成花盆、座椅,利用家中瓦缸种上花草,利用拆除的石墙、砖头等建筑垃圾铺路,让“变废为宝”“就地取材”的做法,成为村庄清洁行动一大特色。平房村华北联合大学文化聚落落成开放,店房村打造国防军事小镇,龙泉关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不老台、寿长寺获评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农村户厕长效管护机制,构建“政府建设、乡镇组织、村级负责,第三方协议处理”的模式,购置抽粪车41台、50立方储粪罐13个、小型污水泵100台、人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2套。通过完善“三个机制”“三支队伍”,确保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抽、运维服务有人管。累计投入6.15亿元,引进4家环卫市场保洁公司,建设6座垃圾中转站,配置垃圾清运车辆68辆,实施“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治理体系。阜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日平均发电量65万千瓦时,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率达到100%。确保一次集中整治、长期保持,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的阜平样板。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魏思慧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