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第二届中国数字辣椒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南省漯河市成功举办。
小小辣椒,让漯河市临颍县强势出圈,也让漯河成为全国“椒”点、“红”耀全国!
除了辣椒,漯河近期连“红”不断。
从全面起势到全面领先,现代化漯河开局之年,彻底“红”了!
漯河做对了什么?
漯河,“红”了!
这场“国家级”数字辣椒产业发展大会上,第二届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牌漯河市临颍县“数字辣椒第一县”,临颍县、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共同发布《中国数字辣椒产业发展红皮书》,国内辣椒产业顶级专家、学者、企业齐聚漯河,辣椒全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
除了辣椒,漯河近期连“红”不断:
“红”的是中原食品实验室。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昭示全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
如今两年过去,中原食品实验室在全省创新发展大格局中,率先落地、率先成效、率先出彩,真正把河南省委的决策落实了、实现了。
“红”的是招商引资。
漯河粤港澳大湾区“双招双推”活动交出了靓丽的答卷,签约了总投资272.1亿元的43个项目,涵盖食品饮料、预制菜、物流、智能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红”的是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漯河市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项目为王抓投资、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实现了高基数上的持续领先、全面领先,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量质齐升。
“红”的是顶格关注、顶格聚焦。
不到一周时间,河南省委书记、省长先后赴漯河调研。
9月12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漯河市郾城区、源汇区、舞阳县,调研省实验室建设、产业发展、遗址保护等工作。
调研中,楼阳生点题漯河:努力让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河南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真正做到“顶天立地”;
9月8日至9日,河南省省长王凯到漯河市、周口市调研,并出席全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
……
从持续领先到引领全省,漯河如何做到?
漯河经验,再添重彩!
漯河引领全省的,首先是数字农业。
笔者在数字辣椒产业发展大会主旨分享环节,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强国的县域样板》为题,重点探讨“临颍辣椒”代表的数字农业模式,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临颍辣椒”解决了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中的三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数字经济如何赋能现代农业?
数字农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是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这方面,“临颍辣椒”利用数字技术,将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辣椒产业充分结合,推动辣椒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优化辣椒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重构辣椒产业体系,打造辣椒集群数字化产业生态,持续推进辣椒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可以说,“临颍辣椒”为数字经济如何赋能现代农业提供了新解法。
第二个难题:农业如何全产业链发展的难题?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关键在于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多层次、深层次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阶段持续做大县域经济、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临颍存在着全国县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的普遍难题:包括全链条发展模式仍未完全渗透,流通经营体系不够健全,专业型的大市场不多,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的融合度较低等问题。
“临颍辣椒”通过持续壮大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中国供销·豫中辣椒”电商物流产业园和“颍山红”辣椒开放式物流电子线上交易中心,构建以辣椒为主的农产品线上电子交易平台,打造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辣椒交易集散中心和加工中心、最大的辣椒单品交易市场、最权威的定价中心;以及推动辣椒主题休闲观光农业园、辣椒博物馆建设等全产业链发展,加速推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农文旅”有机结合,成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县域样本。
第三个难题:怎样既保证粮食安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在加速农业强国建设过程中,包括县域在内,最底层、也是最核心的难题,有三个难以两全:
在破解稳粮保供与促进乡村产业难以两全、保护耕地与乡村产业用地难以两全、农民种粮与农民增收难以两全。
而这三个难以两全的背后,是共同的母题:现代农业怎样既保证粮食安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临颍辣椒”通过着力推进“麦椒套种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用数字科技促进三产融合,构建更智慧的辣椒产业,赋能提升辣椒产业“种、管、收、储、销、服”七大核心环节,实现产业智能化、无人化、精细化、标准化,大力推广高标准化5G辣椒种植,探索走出了一条既保障粮食安全,又促进产业提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总之,“临颍辣椒”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破解了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中的三大难题,推动农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的转变,拓展了农业、乡村的多种功能、多元价值,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提高农业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农业强国建设,乃至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意义、示范和样板。
以“临颍辣椒”为代表的数字农业,是漯河争做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再出新彩,也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漯河实践、河南篇章再添重彩。
“顶天立地”
漯河引领全省的,还是牵引和引领全省的食品产业创新生态。
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河南同样也是食品工业大省。
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建设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当下的河南食品,正在全力冲刺万亿“大考”。
而这场“大考”的关键,正在于科技创新和研发。
9月12日,楼阳生调研中点题漯河构建“顶天立地”创新体系。
笔者认为,本次调研既是对漯河经验充分肯定基础上的再升级、再跨越,也是对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创新转型必然性、必要性的再次强调和发展方向的再度深化,漯河肩负着牵引和引领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创新转型的重任。
为什么这么说?
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食品产业一直是河南的优势产业,甚至可以说是“首位”产业。
而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和“发动机”均在漯河。
先说重要支撑。
从一座曾名不见经传的中原小城,成长为国内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再到升级“中国食品装备名城”,成为国字号食品双名城,漯河食品产业营业收入总量约占河南的1/5、全国的1/50,已成为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再说“发动机”。
2022年9月,中原食品实验室在漯河挂牌成立。作为漯河主动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需求,举全市之力建设的创新平台,中原食品实验室是全省唯一的省辖市牵头建设、挂牌即运营的省级实验室。
如今刚满“一岁”的中原食品实验室,已突破了16项关键技术,发布了36项代表性成果,已经成为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抓手,漯河打造出了“1+6+N”的一整套创新格局、生态。
近年来,漯河市立足“人才高地、创新之源、食品未来”定位,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院士和首席科学家作用,探索构建“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六位一体”全链条发展模式,形成各类创新要素精准对接、相互赋能、高效耦合的“1+6+N”创新格局,力争“十四五”时期成为省实验室标杆,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晋级国家队。
特别是,漯河打造“园区+产业+基金”模式,按下创新成果转化“快进键”。
可以说,无论是科研成果的分量,还是中原食品实验室之于河南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角色,还是漯河打造出来的一整套创新生态,均为河南乃至全国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漯河样本”,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化漯河建设的最强动力。
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
漯河引领全省的,还是以理念之变,引领发展之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行动就举步维艰。
在高基数基础上,漯河还能持续领先、全面领先,靠的正是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而背后指向的是漯河发展理念、发展方法的全面革新。
先说发展理念之变。
中国式现代化漯河实践,如何破题?
围绕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漯河市委八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坚持“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整体把握、系统推进、联动实施现代化食品名城、现代化创新之城、现代化幸福之城建设,凝聚合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
漯河提出,围绕做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解放思想,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食品品类、拓展食品来源、提升食品品质、挖掘食品内涵,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需求,做丰盛餐桌的供应者、健康营养食品的引领者、未来食品的探索者、美食文化的创造者。
再说发展方法之变。
视野、思维革新,需要落实到发展方法论的革新。
这方面,漯河提出抓好“四个量”和做好“六个转型”。
所谓抓好“四个量”,就是坚持项目为王抓投资拓增量,千方百计促消费优常量,广开渠道稳外贸抓变量,转变观念做物流增“留量”,全力拼抢跑出“加速度”。
所谓做好“六个转型”,就是推动食品工业向个性化时尚化健康化转型、食品名城向美食名城转型、化工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转型、物流向枢纽经济转型、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园区向链园一体转型,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变革性转型。
以物流向枢纽经济转型为例,漯河开启了建设特色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新阶段。
8月23日,漯河推动物流向枢纽经济转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与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建特色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打造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这也是漯河推动物流向枢纽经济转型的最新成果。
2022年2月,楼阳生在漯河调研时表示,要坚持开放带动,充分发挥交通优势、物流优势,大力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变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
一年多来,漯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漯河时的讲话精神,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统领,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圈,积极推动漯河从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为打造郑州都市圈出海口、全省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做大枢纽经济提供硬件基础设施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漯河市委、市政府把物流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四个方面之一,并且把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物流业作为六大经济增长点之一,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率先在全国出台扶持和促进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有效助力了冷链物流产业提质增效。
作者:杨建国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三农学者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