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又是一年林果飘香。近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各类特色“小林果”进入采收季,各处的果园里果香四溢,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小林果”,处处呈现着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9月13日,记者走进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族乡提坎库如克村,在大片大片的榛子林里,村民们忙着采摘成熟的榛子果实,一颗颗泛红的榛子果实包裹在浅绿色的果苞中,三五串一簇,藏在叶底之下,随着微风摇曳。
榛子属于耐寒、喜凉性的作物,适合在湿润、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长。提坎库如克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改变以小麦、苜蓿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引进“达维”和“辽榛7号”等优良榛子品种让村民种植,拓宽村民增收途径。
阿里木江·阿巴斯是提坎库如克村的一名榛子种植户,在2016年,他引进榛子种植,从栽种、萌芽、授粉到坐果,每一个重要阶段他都精心照料,并不断学习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今年,他家的榛子果粒饱满、长势喜人,亩产比去年增加40%。
“我家种了10亩榛子,在村委会和工作队的指导帮扶下,今年的榛子亩产可以达到100公斤以上,预计收入能达3万元以上。”阿里木江·阿巴斯喜不自禁地说。
榛子是一种特色“小林果”,对清肝明目、健补脾胃、增益气力都有良好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榛子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目前,温宿县榛子种植面积达960亩,总产量约96吨,预计收入500万元以上,榛子已成为温宿县的特色富民产业。
“小林果”是指杏、桃、樱桃、车厘子、杏李、桑葚、榛子等,具有种植面积小、品质优良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市场青睐,价格持续走高,阿克苏地区各地果农种植“小林果”的积极性高涨。在稳定发展红枣、核桃、苹果等特色林果的基础上,地区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杏子、香梨、杏李、新梅、樱桃等特色“小林果”的种植,做到抓“大”不放“小”,让特色“小林果”成为村民致富的“新密码”。
“这几年,我就是靠种植‘恐龙蛋’增收致富,‘恐龙蛋’真是我家的‘致富果’。”温宿县托甫汗镇阿亚克其村果农秦志勇说。秦志勇是村里最早种植“恐龙蛋”的农户,已有8年种植经验的他年年丰产丰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今年,我们村‘恐龙蛋’种植面积300多亩,亩产1吨左右。因品质好,市场供不应求,批发价每公斤在40-45元,产值预计达600万元。”阿亚克其村党支部书记于俊年说。
“一亩园十亩田”,这是阿克苏地区各地特色“小林果”种植的生动写照。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各地村民种植特色“小林果”的积极性非常高,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特色“小林果”种植遍地开花,增收效果明显。据统计显示,目前,阿克苏地区各地的特色“小林果”总产已达22.6万吨,产值预计达18亿元。
种得下、产得出、有销路,随着特色“小林果”在市场走俏,阿克苏地区加大对发展特色“小林果”的扶持力度,各地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让特色“小林果”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作者:刘红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