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案例系列五 详情
潘柱升: 守为紫南村,激发更多前行人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2023-11-26 17:35:54

阅读提要

曾经的紫南村是一个“问题村”“落后村”,而如今它一跃成为广东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先进村”“模范村”,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依靠土地和物业出租紫南村实现了产业的腾飞。可土地总会用完,物业也总会用完,紫南村的未来在哪里?发展空间又在哪里?村书记潘柱升带领着紫南村村民,做好“守水人”“守侯人”“守路人”,他用实践来回答。

“潘柱升的时间是按照秒来计算的。”见到潘柱升的第一面,访谈组得出了这样的共识。他实在是太忙了,一个小时的访谈时间里,潘柱升的办公室外等候着3波人——有的找他商讨村子引进项目的推进问题,有的作为参观者来向他取经,有的找他来处理纠纷。

这样紧绷的节奏,这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显然已经习以为常。他有条不紊地指导着其他同事,并严格控制着每一项工作的时长,不经意地显露出对全村大小事务游刃有余的把控力。访谈组瞥见的只不过是潘柱升十几年如一日作为紫南村掌舵人的一个侧切面。

广东省佛山市总共有78家上市公司,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洞圩以南的紫南村,仅仅一个村就拥有了3家。这里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名人故里,却将整个村庄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没有围墙的、没有物理围蔽、游客与村民能共生共荣、传统产业与新业态共生共荣的4A级景区。十余年间,潘柱升带领着紫南村的村民,走出了乡村振兴的“紫南之路”。

做好激活乡村经营的池塘“守水人”

行走在紫南村,一湾碧水像一条轻柔的银带,静静流淌,现代化的楼房和气势恢宏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旁。临水而建的现代化民宅,干净整洁。每家门前的小花园里,摆着不少盆花装饰。

很难想象,十多年前的紫南还是污水横流、垃圾乱倒、管理混乱、人心涣散的“问题村”。彼时村里到处是污染大、效益低的小企业、小作坊,村民们付出了环境代价,但钱口袋并没有鼓起来。村集体收入虽然高达1100万元,但村民人均分红仅为882元,排名为南庄镇的倒数。由于村务不公开,财务不透明,管理混乱,很多村民都心生不满。

为破解紫南的发展之困,当时的南庄镇委领导想到了在外打拼多年,已经事业有成的潘柱升,三顾贵阳邀请他回乡担任村支书:“老潘,你有二十几年党龄,但在家乡需要你、组织需要你时,你没有拿出自己的党性呀。”

彼时,潘柱升已在贵阳、六盘水创建了自己的家居装饰博览城,事业蒸蒸日上,放弃拥有的一切,去开拓一片全新领域,谈何容易?犹豫与挣扎,痛苦与期冀,他最终还是因为一句“紫南需要你,村民需要你”而选择回去。

为彻底改变紫南村的落后面貌,十几年间,潘柱升为村子做了四个规划:即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制度规划和文化规划。其中产业的突破升级,成了紫南村发展的基石。

从2007年起,紫南村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关停搬迁了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和小作坊。按照“效益、带动、共赢”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产业规划,同时投入大笔资金用于修建道路,架设桥梁,铺设管网,改造电网,植绿河岸,恢复生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让紫南村成为众多优秀企业家创业投资的理想之地,目前已吸引60余家企业落户紫南。

“我自己也是办企业的,我知道一个企业家落户一个地方他害怕什么,他担心什么,想要些什么?我是用甲方的屁股来坐乙方的板凳。” 想之所想,急之所急,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一朴素的道理,却成了潘柱升经营乡村的“制胜法宝”。

村支书的身份,为潘柱升更好地谋划乡村发展提供了便利。“企业家和村委会就是鱼和鱼塘的关系,如果池塘中的鱼养来养去都养不大,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那就是池塘的水质出了问题,作为村书记的我应该要做好池塘的‘守水人’。”

如今的紫南村产业种类丰富,既有陶瓷、机械装备制造、酒店餐饮等传统产业,也有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石墨烯、环保过滤设备等新兴产业。数据显示,2022年紫南村集体合同收入达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

做好村庄文化和根本的“守侯人”

经历了“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紫南村的产业发展实现了飞跃,但随着土地和物业资源开发耗尽,单一依赖出租土地和物业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如何摆脱对土地资源型经济的依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当时紫南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8年起,在潘柱升带领下,紫南村率先迈开步子,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积极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发展文旅产业与高品质乡村建设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文旅产业,我们这里不像其他地方,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名人故居,想要由此打造一个4A级景区,你想想有多难,但我们还是下定决心去做。”潘柱升不禁感慨。

抛却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禀赋,想要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紫南村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这里地处佛山中心城区,交通四通八达,距离主城区仅约30分钟车程。

一直以来,潘柱升不把紫南当作农村,一直以城市的标准去建设。村里投入大笔资金,以乡村建设来“塑形”。在全村铺设柏油马路、安装景观路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系统开展河岸整治、实现雨污分流、实施“三线下地”,为村民群众创造了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这使得村庄在保留了大量岭南水乡风貌的同时也具备了堪比城市的完备公共设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然而推动文化旅游不仅在于建筑的修建,景观的打造,更在于文化的激活传播,共荣共生。为此,潘柱升主张“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提出“仁善紫南”的概念,努力将其打造成紫南村的精神文化名片。由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组成的“仁善三馆”则成为了景区的一个核心景点。紫南赋文化广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等一系列传承紫南村文化,传递乡风文明的场所陆续建成。

此外,为了让文化真正活起来,展现乡村原有的风貌,紫南村在景区建设时明确拒绝围墙,拒绝将游客和原住民隔开,杜绝将原住民迁到一个经营性区域的现象发生。定位要建成一个开放式的景区,实现村民和游客共生共存、新引进的文旅企业与村内原有企业共生共存、公益性公共文化投资与经营性文旅投资共生共存。

在潘柱升看来,村庄文旅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紫南村已经从建设阶段开始步入经营阶段,但作为村书记,一点要做好村庄文化和根本的“守侯人”,守好点定好村庄发展的基础。

“绿树两旁闲逸坐,清溪一水荡舟游”,如今的紫南村风景秀美,乡风文明,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并成功入选国家级4A景区。

做好专业经营人才的“守路人”

做过企业家,也担任村书记,潘柱升深知乡村的经营绝不仅仅依赖于几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懂经营,懂管理,更要懂农民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入,需要团队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在2007年的一次村民大会,潘柱升就用《西游记》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团队的重要性:“《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说的是团队的重要性,唐僧立场坚定为人师表,孙悟空最能打但是自觉性差,猪八戒是团队中的润滑剂,沙僧最吃苦耐劳。他们四个组在一起能成大事,我们紫南村现在有天时,有地利,缺的就是人和。”

此后的发展中,潘柱升始终重视人心的凝聚和专业团队的组建,早早就开始走上了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探索道路。2019年,面对开业近十年,发展却停滞不前的紫南商贸城,紫南村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对商贸城农贸市场、美食城、大型超市等方面的物业出租进行管理,通过推出体制机制、举办系列活动等深度服务提升物业价值,进一步盘活物业资源,实现一年100亩地为紫南村创造2000多万元的营收。

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以文旅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后,紫南村成立独资子公司——紫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引入职业经理人。公司的CEO朱莉曾是高级导游,对于文旅产业的规划与经营经验丰富。

“4A景区建设完成就好比我让一个孩子出生了,可我没有能力带好这个孩子,就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外行人做旅游产业,只能做产品,只能靠资源和劳动力赚钱,而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就会把我们的产品做成品牌,再把品牌提升为经验、模式、标准,打造成乡村旅游‘紫南样板’。”潘柱升说道,而对于自己,他也有自己的定位,当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往前奔跑,他要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做好“守路人”,让专业职业经理人有更宽广的路可走。

回顾这些年的发展之路,潘柱升认为,如果将乡村振兴比作一个人,那必须要有形、有骨、有魂,才能够血肉丰满、精气神足。所以,他将这些年紫南村的发展路径总结为以乡村建设“塑形”,以乡村产业“壮骨”,以乡风文明“铸魂”,创造了乡村治理的“紫南智慧”,走出了乡村振兴的“紫南之路”。

人物名片

潘柱升,今年61岁。他曾在家务过农,也曾当兵三年,经商闯荡西南,直到2007年年底回乡,担任紫南村的党委书记。经历了多种身份的转换,他始终不忘初心,带领紫南村村民把一个落后村、上访村建设成为一个先进村、模范村,让自己的家乡走向新生。

刚上任时,潘柱升就立下“四不”承诺:自己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在村里拿一分钱工资,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他认为,农村干部不能老是靠行政命令去管理,必须用人格魅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以身作则。

回顾紫南村的发展历程,他将其总结为以乡村建设“塑形”,以乡村产业“壮骨”,以乡风文明“铸魂”的发展路径。

村庄档案

紫南村是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因位于南庄镇紫洞圩南面,故有“紫南”之称。全村面积5.88平方公里,有15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

从2007年起,紫南村以“股权改革”“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文旅扬帆”经济发展四部曲,以理顺产权关系为基础,制定产业规划为突破口,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推动“四市场一产业链”商圈繁荣发展。至2018年,紫南村又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发展文旅产业与高品质乡村建设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将紫南建成国内第一个没有围墙的、没有物理围蔽的、游客与村民能共生共荣的、传统产业与新业态能共生共荣的4A级景区。

目前,紫南村凭借优越的硬件设施和营商环境,吸引了包括3家上市公司、26家规上企业在内的60多家优质企业落户。2022年,紫南村集体合同收入1.2亿元,村民人均分红1.12万元。

十多年来,紫南村没有将村集体所有发展成果分光吃光,而是投入了大笔资金用于污水管网、电网、路网、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如今的紫南村,率先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率先实现天然气管道进村入户,率先打造村级立体交通体系,率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率先实现“三线落地”,实现人均绿地面积达60余平方米,而且还拥有全市第一家村级市政处、优质民营医院、省级优质幼儿园和小学、五层立体停车楼等。

未来,紫南村将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幸福紫南”的目标,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努力把紫南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的高地、生态宜居的样本、乡风文明的典范、治理有效的示范、生活幸福的标杆。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