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案例系列五 详情
何允辉:产业发展求变是永恒的不变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2023-11-26 17:36:32

阅读提要:

2008年到2023年,15年间,浙江义乌何斯路村的村民见证家乡从满目疮痍、污水横流到湖光山色、游人如织。何斯路村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一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这个人就是何允辉。修缮村庄、发展产业、交流合作……利用何允辉先进企业管理思路帮助乡村转型升级。何斯路村因此踏上了高速发展之路,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村到“东方普罗旺斯”再到“建在田野上的学校”,何斯路村不断焕发新机。问到有何秘诀,何允辉说,我走过800余个村庄,学习世界各地乡村发展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要让村民做主,用自己的劳动和贡献让村庄变美生活更和美。

“男人嘛,都有一个英雄梦,对于我来说,就是想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些事情。”作为一个何斯路村土生土长的人,他带着自己的从商经历和创业热情返乡,带领着何斯路村一次次“改头换面”。

在2008年以前,“脏、乱、差”是何斯路村的标签;2011年,凭借100余亩的薰衣草花田,何斯路村被誉为“东方普罗旺斯”;如今,何斯路村风景秀美、业态丰富,新老村民在此安居乐业。

15年的发展,与一人带动密不可分,他,就是何允辉。

弃商回乡,另辟蹊径打造特色产业

“大家都认为义乌是个经商的风水宝地,认为浙江的村庄都比较富裕,实际上2008年我回村竞选村主任的时候,这里还很贫穷落后。”何允辉向记者介绍道。

何允辉,浙江省义乌市何斯路村人。2008年在浙江省湖州市从事外贸和物流生意的何允辉,正处于事业旺盛期,见惯了繁荣和兴盛,回乡看到自己的家乡竟然还是一副贫穷落后的面貌,与城里的面貌差距很大,何允辉感到痛心,于是他毅然弃商回乡,建设家乡。

“2008年前夕,整个村只有300亩地,靠山吃山是无法致富的,关键还是要发展产业。”何允辉说。结合工作经验,何允辉决定利用村口的一片山地建造花田,花的品种,就决定为当时附近都没有大量种植的薰衣草。

“种植薰衣草花海的根本目的是引流。我希望能吸引大家注意到何斯路村。”何允辉回忆种植薰衣草的初衷,彼时旅游业正在兴起,依托何斯路村的地理优势和生态资源,建设生态风光,能够最快的吸引客流。另一方面,据何允辉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何允辉希望借助外界将何斯路村带进市场的洪流中。“希望外面的人能够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何允辉说道。

“当时在薰衣草的选种问题上还经历了一番波折。”何允辉介绍道,“虽然听取了一位植物学家的建议,但是薰衣草基本只能生长在北纬41.2度的地方,何斯路的纬度偏低,不适合,土壤条件也不合适,第一次的计划从选种就失败了。”

幸运的是,2010年,何允辉从新疆伊犁引进一批幼苗,移栽到了何斯路村口外的花田上。由于引种的是已经长起来的幼苗,这一次薰衣草花海成功盛开。随后,何斯路村扩大了薰衣草的种植范围,100多亩薰衣草在每年5月盛开,何斯路村因花海成名,游客纷至沓来,何斯路村甚至被冠以“东方普罗旺斯”之名。

在何允辉的主持下,何斯路村积极发展薰衣草的延伸产业,景点门票、薰衣草加工品、斯路何庄酒店......2020年,何斯路村共吸引游客20万人次。2008年,何斯路村人年均收入仅为4580元,而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达到了62400元。截至2022年底,何斯路村集体资产已突破1亿元。

另辟蹊径、敢想敢做、更好更优,“何斯路村”这个品牌,从何允辉的脑海中变成了现实。

教育先行,产业需要迭代发展

“乡村独有的田耕文化,对人们,尤其是城市的人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何允辉说道,“我提出在村里搞教育,一开始大家反对的声音很大。很多人说开在距离市区几十公里的乡下,你这不是开玩笑吗。”

从一业兴起到百业兴旺,“东方普罗旺斯”的称号并没有让何允辉满足于一时的成功而停下前进的脚步。何斯路村如何转型?何允辉捕捉到乡村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田耕文化,发展和引进教育产业!2019年,“大自然学校”成为何斯路村的新标签。

“守拙归园田”近年来成为城市人对乡村的向往,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城市压力下,人们患上了“城市病”。而在乡村能够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远离喧嚣,成为了很多人放松心灵的一种方式。许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亲近大自然、体验劳动实践,在这个契机下,“一朵幼儿园”在何斯路村诞生。

“这些年我走过了大大小小800余个村庄,去学习去开讲座,从这些经验里总结出来,乡村的产业不可能一眼望到底,它是需要迭代发展的。”何允辉说道,“2018年有个机会我去到日本考察,参观了当地的一家自然教育机构。它开在距离城市几十公里外的村庄,他们很重视孩子的劳动实践和创新创造,相比之下,我们的家长在让孩子亲近泥土、动手劳作方面可能是有所欠缺的。”2019年,何允辉的目光从薰衣草产业转到了教育产业。

何允辉回忆当初开办幼儿园遇到的困难,“当时有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人,我把我的所见所思讲了出来,竟然一拍即合。于是,2019年这个教育机构入驻了何斯路村,‘行走在田野里的自然幼儿园’,这是我们当时定下的招生广告。”一朵幼儿园的创办者,王群一,趁着当时何斯路村土地流转的机会,承包了其中的90亩地。将90亩地根据土壤资源状况的不同进行规划,让孩子们可以进行不同的劳动实践。招生的第一年,30个名额全部招满,每个学生一年6万元的学费,持续到第四年,一朵幼儿园的名额已经一票难求。

“教育机构入驻后租用村里的地、村里的房子,要付出使用何斯路村的公共品牌费,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村民的财产性收入,现在村里一年收入的养老金将近1000万,代表着能够达到城市的医疗养老水平,那何斯路村的村民们幸福指数自然很高。”何允辉介绍道。

修旧如旧,发展乡村不能脱离乡村

何斯路村保留了很多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村中心的志成湖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碧万顷,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一幢幢徽派建筑。湖边的木质长椅,尽管经过岁月的洗礼,靠背的一头已经磨损,露出了里面的新木,但何斯路村还是将它保留了下来,轻轻抚过,似乎能够感受到这个长椅见证的时光。

“何斯路村,是一个保留历史记忆的村落。我对村庄建设也有自己的理解。比如说村庄,我们如果把所有的房子都装修得整齐划一、气势恢宏,我觉得那是城市。乡村是需要‘拐弯抹角’的。”何允辉说道,“乡村的每一栋建筑,每一个主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所以我一直在讲微改造这个概念,做乡村外貌的微循环。”

何允辉认为,乡村的外貌改造要遵循乡村肌理,在运用企业管理经验管理村庄,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上,也不能脱离乡村的特点。

“现在很多村庄,一走进去,整齐划一的民居,你们都会觉得很漂亮。但是走进何斯路村,你会发现房子有新有旧,各式各样。很多人就会疑惑何斯路村这么有名,怎么还有破房子?很多人不理解,但从经营企业的角度就很好理解了。”何允辉介绍他的经营管理经验,“如果这户人家非常贫困,没有劳动能力,那村子责无旁贷帮助他。但如果这户人家有劳动能力,出于个人主观原因,他自己不想去修房子,那村子没有义务解决他的问题。我希望每个村民都有主人翁意识,不能有懒惰心、贪婪心,一个村庄能够变得越来越好,是要乡村的每一个人出力的。”

“乡村的村民要团结,企业也要团结一致才能达成目标,这是乡村和企业发展的共同点。我发展乡村的思路有很多借鉴了以前管理企业的经验。”何允辉说道,“但乡村和企业也有不同点,企业可以开除违章违纪的员工,村集体不可以。管理的权限和方式是不一样的。”

为了更好地营造文化环境,何斯路村首创了功德银行制度。为村民设立账户,将村民的好人好事,善言善行记录下来,以积分的形式进行评比,定期评比后会给优胜者发放一定的奖励,以鼓励良好的言行。除此之外,通过老年协会、老年大学等平台,借助斯路晨读、功德银行、青少年夏令营等方式,凝聚人心,导人向善,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提升对乡村的认同感。现在,全国已经有8000个村庄学习何斯路村的功德银行经验。

何允辉认为,他能够为村民们做的是搭建平台、讲解政策,何斯路村越来越好最终依靠的是大家的团结一致作贡献。“我的眼光是不可能非常独到、一步到位的。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只能是不断摸索和探寻的。可能发现这条路并不能走通,走到今天是尽头了,那我就要换轨道了,这是我所说的产业要迭代发展。”何允辉说道。

从当选村主任到如今的村党总支书记,在何允辉的带领下,何斯路村在15年间改头换面,但不变的是越来越好。与其他的明星村不同,何斯路村还积极组织研学活动,宣传义乌经验。一方面积极同义乌的其他村庄作交流,联系发展的比较好的村庄,共同搭建精品线路。另一方面,何允辉借助自己的人脉优势,积极同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建立联系,希望能够引入更多领域资源进村庄。

“没有土壤的地方长不出庄稼。”何允辉希望更多人关注乡村、了解乡村、体验乡村,人流通的地方,乡村才能变得更好。

人物名片:

何允辉,义乌何斯路村人,2008年起担任村委会主任,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何斯路的发展,从种植薰衣草发展观光旅游开始,进⼀步培养村民新生活方式,吸引城市居民进入乡村,把小山村打造为城乡融合新型典范的小型综合体,真正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村庄简介:

何斯路村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靠近长堰水库和圣寿禅寺,距离义乌火车站、飞机场均半小时车程。占地3.7平方公里,人口1166人,2020年人均纯收入53270元。村支部书记何允辉从2008年回村起带领村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从薰衣草的观光及衍生产品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道路。

何斯路村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单⼀旅游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最开始发展薰衣草观光产业,而后引入薰衣草产品。在大力发展新型股份合作的基础上建酒店,打造观光、购物、住宿、康养为一体的旅游特色村。在旅游业发展形成规模后,拓宽发展思路,引入人工智能产业、文创产业、教育产业、影视产业等不同业态,形成小型综合体。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