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他见证了村里破败的火锅店变成流水潺潺、秀美清幽的网红打卡点,也曾面对荒废闲置的房屋、场地,连连摇头。田建秋是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纪碾村的党委书记,在治理村庄的同时,他在为村庄的经营孜孜以求,田建秋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纪碾村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和集体经济的壮大?如何让乡村实现引流,并完成流量的变现?为此,他着力提升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吸引创客回乡创业,并以此为基点,因地制宜地布局规划,发掘本村特色文化资源,计划建设一条属于纪碾村的文旅产业环线。
川西民居特色的茅草房、儿时记忆中悠悠转动的水车、苍翠竹林里蜿蜒的青石板路,让人不由得卸下疲惫,亲近自然。这一处隐匿于树林中的田园风光正是纪碾村的网红打卡地—— “Forest·纪忆”。
经过一年多的打造,这里开门迎客了。看着满满当当的停车场,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田建秋内心无比兴奋,纪碾村的导流实验成功了,再也不用眼巴巴看着河对岸热闹的天府农博园,而自己村里静悄悄了,也从那一刻开始,他心中盘算着纪碾村发展的“大计划”,他希望“纪忆”是纪碾村发展乡村特色文旅的开始,却不止步于此。
因地制宜 资源活化
两河相夹,一河贯穿,村落伴水而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的纪碾村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路穿境而过,还与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隔村相望,乡村的区位优势和潜在流量优势都十分明显,但早期纪碾村的发展却十分受限。
一边是农博园内的游人如织,一边则是村内大片荒废的村居,土地无人问津。田建秋不忍优质的资源被闲置浪费,急于寻找出路。同样,来自纪碾村的85后创业者陈娟,也看到了这份荒败背后所蕴含的机遇。
2022年初,陈娟和老公吴建回到家乡探望老人,偶然发现村里多了一个火锅店。“当时,我和老公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和风景,只做火锅太可惜了,如果能把资源利用起来,做一些符合我们纪碾当地特色的产业,应该会更合适。”陈娟回忆道。自此以后,夫妻俩就萌生了要在家乡创业的打算。
不久后,这家火锅店就因经营不善倒闭了。担任村书记的田建秋觉得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他看中陈娟夫妇敏捷的经营头脑和成熟的团队管理经验,支持他们接手这片场地,让闲置的资源重现生机。
当时,田建秋利用15万元政府项目资金,修复完善了场地的基础设施,实现整体环境的提质升级,之后以6.5万元每年的价格租赁给陈娟,交由她设计运营。田建秋将这次尝试总结为“筑巢-引凤-收益”三步走的发展路径。
陈娟夫妇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环境优势,修建川西民居特色的茅草屋,把露营帐篷改为竹亭,采用新津当地手艺人亲手制作的竹编椅,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呈现“纪碾特色”。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顾客群体设计适合的活动,有年轻人喜爱的围炉煮茶,有小朋友喜欢的戏水摸鱼,还包含制作手工、了解农耕知识等丰富多样的项目,形成了一个集露营、餐饮、娱乐、办会、研学为一体的多元新乡村消费场景。如今,“Forest·纪忆”已是纪碾村最热门的打卡地,日接待量可达1000人次。
连点成线 文旅融合
“纪忆”的火热让荒废的村居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田建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让纪碾村不止有一个“纪忆”。
他计划建设一条属于纪碾村的文旅产业环线。通过特色村居打造,植入新业态、营造新场景,实现乡村生态资源价值的转化。
如今这条环线上的大部分点位仍处于建设或招商的阶段,田建秋认为:“这里每一个点位的规划经营都应本着‘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原则推进。”
在其中一个区域,田建秋带领他的团队,依托市级保护修复资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激励资金等,通过采用“微更新+新场景”的模式,植入宋式点茶特色业态场景,让网红经济与本地资源互融互通,盘活经济。
然而在规划建设另外一片村居时,则考虑充分发挥“纪忆”场景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史林盘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推进林间食游、林下空间等网红新场景融合发展。
还有一个区域,则是计划以现有本土餐饮业为产业发展基底,招募乡村合伙人,打造餐饮空间与滨水空间新场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完成空间的活化和新业态的构筑。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挥村民们的主体性,主动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之中,也是对乡村CEO协调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验。
为此,田建秋想了一个好办法,他推动建立起分区域的治管委,邀请村民集体监督,自我管理,一同出力,把林盘的整治改造变为村民自己的事儿。“这是村支书抓乡村经营的优势,我可以更好地调动村民们参与到对经营的管理和监督中,这样调动大家共同为村庄经营营造更好的环境。”田建秋说道。
打造纪碾招牌 传承卷纸技艺
田建秋告诉我们:“乡村空间的活化不仅是简单意义上建筑的改造与环境的升级,更需充分激活在此空间内生长起来的特色文化。”
为此,纪碾村计划挖掘本村特色的碾子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的碾子品牌,开发水碾文创产品。通过以“碾子”为主题构思纪碾村logo,传达“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核心精神,并将纪碾村的精神融入村子的景观建设中。
比如,在村上道路两旁设立一些展示牌,加入有“碾”字的诗句。在农田边是“建溪小春除出碾,一碗细乳浮银粟”;在休闲亭是“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在草地则是“如茵草上轻轻碾,似锦花间慢慢拖”。
网红打卡地“纪忆”也推出了文创冰淇淋,冰淇淋呈碾子形状。这不仅是文创产品本身,也是唤醒游客乡村记忆的工具,更是“纪碾精神”的有形载体,能够跟随游客们的脚步去到各地,让更多的人认识纪碾,来到纪碾。
此外,在纪碾村还生长活跃着一门非遗技艺——卷纸。这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手工折纸艺术,用专用工具将细长的纸条一圈圈卷起来,成为一个个形状不一的“小零件”,制作出栩栩如生充满设计感的艺术作品。
如今,纪碾村成立了新津卷纸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旨在继承发扬非遗技艺,打造专属纪碾村的又一块文化招牌。目前工作室已培育卷纸文创艺人10名,帮助村民实现了居家就业。
下一步,田建秋计划推动卷纸技艺同纪碾村的文旅产业实现有效链接,开发诸如非遗技艺体验课等产品,让古老的非遗技艺活起来,让纪碾村的文化场景丰富起来。
作为“中国农大—腾讯为村乡村CEO培养计划”二期的学员,他最期望的就是,通过学习,可以系统了解乡村经营,进而更好地把纪碾村的资源转变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效益。通过学习,他的视野进一步打开,也在参加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正在为纪碾村的乡村经营注入更多的活力。
人物名片:
田建秋,38岁,毕业于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系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他跑过饲料销售,做过宠物医生。2012年起进入纪碾村村委会工作,从村主任助理、文书,再到2021年就任纪碾村党委书记并兼任村主任,十多年的时间,他陪伴着家乡不断成长壮大。
如今,纪碾村正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田建秋将其总结为“筑巢-引凤-收益”三步走的发展路径。通过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资源,完成环境整治,优美环境助推乡村价值的提升。进而村集体成立公司,招商引资,植入新场景、新业态,盘活乡村资产,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现在,盘活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不断增加,带动村民持续增收,产业兴旺吸引人才回流,新村民带动老村民,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在村内形成乡居优美、市场规范的良好发展氛围,新乡村焕发新气象。
村庄档案:
纪碾村是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下辖的行政村,2020年6月由原来的纪碾村、余石村、三合村合并成为现在的纪碾村。本村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28人,还有一个集中居住小区占地460亩,居住村民约4000人,其中有约1500名外村人员。
村庄位于成新蒲快速通道沿线,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路穿境而过,还与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隔村相望,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流量优势。当前纪碾村的发展是以成新蒲快速路为轴,划分为“两区一带”。即成新蒲以北依托1400亩翔生有机农场和2300亩的高标准农田,打造高质高效农业优势区;成新蒲以南依托4A级景区斑竹林、318房车营地、TINA庄园以及纪碾花房子小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引领区;石鱼河穿境而过,依托石鱼河及附近几个形态很好的林盘,依托已经成熟的网红打卡点“纪忆”,持续打造农旅一体经济示范带。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