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杨志武:新河村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谭希晶
  • 2023-12-07 21:56:52

家住云南省永胜县顺州镇新河村的杨志武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杨志武是村里的产业种植大户,也是最先富裕起来的产业带头人。近年来,杨志武凭着苦干实干带领着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迈开双腿 开拓致富路

“以前家里穷得很,种得最多的就是玉米,但是家里全种上玉米也还是穷。想着能让家里条件好点儿,我就开始学习种烤烟,当时我才二十岁,家里让我种烟的地也就几亩,看看我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亩烤烟地啦!”杨志武谈道。

杨志武不但苦下功夫学习技术,还舍得下成本使用新机械和新设备,他是村里第一个实现烤烟种植机械化的人,家里起垄机、打塘机、覆膜机等大大小小的机械化设备应有尽有,新式烤房群建设合理,配置齐全。杨志武骄傲地说:“只要是能省工降本的新设备新技术,我都愿意去购买和尝试,有的机器价格是高,但是用起来也是真方便。起初农忙时,家里人得全部出动下地干活,自从用上新机器,我一个人一会就能干完好几亩地!”

为了种好烤烟,杨志武一门心思扎进烤烟生产中,经过了多年探索和尝试,终于成为了经验丰富的种植能手。通过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又开始研究育苗,现在的他不仅是烤烟种植大户,还是一位育苗专业户。移栽前忙着“照顾”大棚里的烟苗,移栽后“培养”大田里的烟株,一年到头不得闲,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

村民们纷纷和杨志武学起了烤烟种植。在杨志武的带动下,新河村的烤烟面积逐渐扩大至500余亩,占据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只要是烤烟种植的问题,村民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找杨志武解决。由于杨志武种烟时间较长、经验丰富,村里人更愿意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杨”。

迈开步子 探索技术路

可随着烤烟种植面积的迅速发展,新河村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缺水的老问题让杨志武便犯起了难,“这老天不降雨,又能有啥办法呢!”经过一番打听,杨志武了解到膜下小苗移栽和滴灌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干旱少雨的不利条件,可这在当地并没开始使用。正当老杨愁眉不展的时候,烟叶站帮他打消了顾虑,在烟叶站职工的帮助和指导下,率先探索膜下小苗移栽和推广滴灌技术,那一年,他整天都往烟田里跑,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功夫不负有心人,膜下小苗移栽和滴灌技术的使用有效解决了烤烟生长前期的干旱问题。

杨志武在采摘红花。谭希晶 摄

“这几年烟草部门援建了50多口水窖,而且每年都会给予一些滴灌补贴,使得干旱缺水的地块也能继续种植。现在随着种烟收入的逐年增多,我们对新河村的产业发展也更有信心了。”杨志武高兴地说。

蹚出路子 拓宽产业路

干旱问题逐年得到改善,慢慢清闲的他又坐不住了,2014年便开始尝试栽种红花。“当年每亩可采摘红花20多公斤,市场价格在150元-160元,一亩就能挣4000元。可比种植其他的作物强多了。”杨志武回忆说。在精心管理下,红花种子逐渐突破土层萌发新芽,有序舒展开枝丫他的脸上也洋溢出笑容。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了大丰收。

村民们眼见红花大获丰收,纷纷前来讨教学习。杨志武手把手地教乡亲们种子如何播撒、肥料怎么施,生怕忘了哪一关键环节。在政府的帮扶和农业科技的支撑下,新河村轮作红花1000余亩,其产量高、产质优,深受市场喜欢,远销安徽、广西等地。

谈起以后,杨志武说:“现在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村民除了种植烤烟和红花外,还可以发展软籽石榴、小米蕉、沃柑等林果产业。我粗略算了一下,单单软籽石榴,今年我们村大概就卖了200多万呢。”

杨志武说:“下一步想和乡亲们一起成立农业种植合作社,用咱们这片土地发展烤烟、红花、石榴等多元种植,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实实在在地带领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作者:谭希晶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