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东站站房东西两侧配套的26.6万平方米综合开发房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较原定工期提前一个月。目前,重庆东站开始启动屋面和机电工程施工,计划2024年全面完成机电设备安装和装修装饰工程,2025年1月联调联试,6月与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同步建成投用。
重庆东站是全国在建的最大特等高铁站,是京昆、包海、兰广、沿江、厦渝等“三纵两横”高铁主通道在重庆的交汇点。其项目总建筑面积122.28万平方米,站场规模15台29线车站,其中渝湘场5台9线,渝万场6台12线,东环线4台8线,最高聚集人数为15000人。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各种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序作业,一派紧张而忙碌的景象。在工地入口处,一辆满载钢材的货车缓缓驶进称重台,工程师打开手机App点了下,仅耗时1秒,AI就智能准确地识别出钢筋数量,完成验收。而传统验收模式至少需要5分钟时间。
重庆东站是全市首座数字化智能化高铁站,为了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东站,自施工以来,就打造了“科学分析决策、BIM+GIS先行、全面物联感知、全生命期管理、智能装备减人”的智慧建造体系。
中铁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东站利用BIM协同管理技术,对施工工序进行虚拟建造;按施工计划提前模拟重要工序,让工人熟悉施工流程,实现零返工目标;通过碰撞检查预判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碰撞,提前进行优化解决。
比如,BIM技术建立了共享的数字化信息模型,实现设计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三方作业实时协同,避免了因信息断裂导致作业发生冲突;建立的虚拟建模和模拟预测,消除了原本编入预算中高达40%的变更。
得益于数字化建造,目前,重庆东站项目整体施工进度超前。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重庆东站铁路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完成年度投资任务超80%,重要节点工程进度比计划工期提前4个月,今年底整个重庆东站初具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东站还是重庆首座以“站城融合”思路建设的新兴高铁枢纽,立体集约化布局了铁路站房、市政交通、商业服务、城市候机厅及机器人泊车等,形成上下8层的“站城融合”建筑。
重庆东站规划引入渝湘、渝万、渝昆、渝贵、成渝等5条高铁,以及枢纽东环线、渝怀铁路两条普速铁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的京昆、包海、兰广、沿江、厦渝“三纵两横”在此交汇。2027年,重庆东站至重庆站过江隧道、渝万高铁建成后,渝湘高铁与成渝高铁贯通,形成厦渝蓉通道,郑万高铁衔接渝万高铁引入重庆东站,形成京郑渝和沿江通道。预计2027年到发旅客约4000万人次/年,2030年到发旅客9200万人次/年。
建成投用后,重庆东站将可实现1小时到达万州、黔江、成都、贵阳,3小时到达武汉、昆明、长沙,6小时到达上海、北京、广州、香港等城市。这对于重庆进一步完善“米”字形高铁网,打造综合交通新枢纽、城市建设新地标、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重庆成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新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萍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