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农业“高质高效”的率先垂范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初探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吕兵兵
  • 2024-01-25 20:24:46

潍县萝卜打响“青绿”牌,郭牌西瓜一个过百元,草莓西红柿引发抢购潮……近几年,在有“全国农业看潍坊”之称的鸢都大地,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所产的优质农品声名鹊起,成为引领农业智能化、品牌化发展的桥头堡,原因何在?

靠着这里独特的政策资源优势:位于全国唯一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国家农综区的核心区,占地面积90.7平方公里;毗邻寿光蔬菜、诸城畜禽等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区,龙头企业扎堆,农业基础雄厚。

靠着寒亭的高端推进和接续奋斗:自2017年4月创建以来,技术集成示范区、高标准种植提升区等“五区一体”产业布局在寒亭落地落实;2019年4月获农业农村部正式授牌,成为全国首批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的20个重点园区之一。

站在潮头领舞,寒亭区委书记、潍坊经济开发区(农综区核心区)党工委书记王勇深感重任在肩:“作为农业产业化发源地的潍坊,近年来着力推动‘三个模式’的创新升级,具有多种优势的寒亭,理应担当重任、率先垂范,应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为目标,全力探索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打造全国一流的乡村振兴样板区、三产融合示范区。”

园区引领、财金互动,打造高端主体集聚区

“2023年,靠着过硬的品质和过去几年积累的口碑,我们成为了山东省第一个实现鲜食葡萄出口的企业,先后销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售价在每斤20元以上。”大寒时节,走进京琪农业晴王葡萄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袁延杰自豪地告诉记者。

这处总占地1100亩的葡萄种植基地,全部实现水肥一体化、墒情温度湿度等自动监测,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全面应用,还构建了生产大数据平台,实现葡萄生产全程设施化、智能化、信息化,2023年总产量超600吨。

走出葡萄园,走进西红柿大棚。“尝尝我们的草莓西红柿,酸酸甜甜,特别可口。”大棚主人、喜柿农业总经理刘好鑫格外热情,“这个品种的草莓西红柿坐果率和长势都不错,而且口感特别好,每斤售价二三十元,电话和网络订单不断,根本不够卖的。”

今年,刘好鑫准备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为更多种植户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统一销售,通过提升品质、做强品牌、做大优势,将草莓西红柿卖向全国,把“喜柿番倍”这块招牌打出去、叫得响、擦得亮。

京琪葡萄、喜柿番倍等主体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寒亭的“一揽子”支持。寒亭区委副书记、区长,潍坊经济开发区(农综区核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斌介绍,寒亭采用“政府引导+平台公司+金融机构+经营主体”建设机制,由平台公司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布局智慧农业展厅、优质种苗繁育、植物工厂等多个功能板块,出台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吸引高端经营主体进驻。同时,成立农业发展协会等,推动抱团发展、资源共享、互利互赢。目前,园区已培育实现“高质高效”发展的经营主体80余家。

技术集成、数智赋能,进入品牌引领新时代

在全国布局种植基地,每斤西瓜30元,每个三四斤重、售价过百元……这是成长于寒亭的郭牌西瓜,在过去几年书写的品牌富农故事。

这个由“寒亭大棚西瓜之父”郭洪泽创立的西瓜品牌,先是靠着40年来潜心研究西瓜种植技术而颇负盛名,后由经商返乡的女婿由守昌接过接力棒,蹚出一条“技术集成、数智赋能”之路:应用“冬暖式日光温室+立体化吊蔓种植+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种植技术,已在山东、内蒙古、新疆、海南等六省区建有11个种植基地,总面积达2.7万亩。2023年,销售种子5700 万粒,育苗5200万株,生产西瓜2.5万吨,产值突破3.2亿元,带动农民就业1.5万余人,户均年收入达20万元。

“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引领和支持。”由守昌由衷感慨,“除了基础设施和金融助力外,区里还支持我们成立了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智慧育苗重点实验室、种质与栽培工程实验室等。同时,引进智能无损检测流水线,开发质量溯源品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应用‘双码三防伪’溯源标签技术等,则为品牌营销奠定了基础。”

一枝独秀不是春。采访发现,在郭牌西瓜的带动和产业园政策的支持下,一大批寒亭优质农产品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据高斌介绍,寒亭区制定了《农业产业“1225”提升行动方案》,坚持品牌引领,以潍县萝卜、寒亭西瓜、优质强筋麦、安格斯肉牛等为重点,着力扶持发展了10个特色产业、20个重点项目、20家龙头企业、50家示范合作社。

融合驱动、开放发展,成就对外输出新高地

枇杷、丑橘、柚子、甘蔗、火龙果……1月19日,迎着凛冽寒风,走进瑞木家庭农场的连体大棚,各式各样的热带水果挂在枝头,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杂草,迎接即将到来的采摘小高峰。“园区大棚种植面积约105亩,种植了20多种热带水果,一年四季都可采摘,带娃的家长、研学游的学生是主要客源。”农场主人张瑞华说。

告别琳琅满目的热带水果,来到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滨袁农业公司总经理田国庆讲述了这片盐碱地的前世今生:2018年前,这里是一片小麦、玉米等作物年均亩产不足500斤的盐碱地,抛荒严重;2019年,1000亩海水稻试验田种植成功;2020年,种植规模扩大到1万亩,亩产达625.3公斤,之后又引进“稻虾”“稻蟹”共作共生项目……这几年,这片基地又接连举办插秧节、丰收节、美丽乡村半程马拉松等活动,科技游、观光游、体验游迅猛发展,蹚出一条三产融合之路。

“在寒亭,除了各类新业态群体涌现,国家农综区带来的开放发展优势更是动能强劲。”同行的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安刚说。在这里,东亚畜牧交易所、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国际食品产业园等平台集聚,中粮、中地海外、北大荒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已逐渐成为对外输出的新高地。以设施果蔬为例,寒亭通过推广“产业园模式”,已在塞内加尔、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蔬果种植园区2万余亩。

国际标准、寒亭特色。王勇满怀信心地说:“寒亭承载农业科技核心、汇聚现代农业底色,未来将依托潍坊国家农综区支持政策,发挥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作用,全面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切实为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寒亭贡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