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水产品国,但渔业保险市场远不及美、日、韩等国家健全成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渔业遇险后损失大,灾后复产难,且整体规模化程度偏低,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损失的特点,地方政府和从业人员对渔业保险有强烈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参加会议。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鼓励并推动渔业保险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捕捞渔业保险和水产养殖保险两个大类,推出的保险品种超过200个。其中,水产养殖保险于2013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出现,现有17个省份开展了水产养殖保险试点,主要承保机构累计开发报备水产养殖保险产品超过700个,保险标的涵盖四大家鱼、对虾、牡蛎、海带等鱼虾贝藻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有的还将渔排、网箱等养殖设施纳入保险范围。保险责任覆盖自然灾害、疾病病害、意外事故和市场风险等四大类,保险产品包括传统型保险、创新型指数保险等。
“虽然市场对渔业保险有强烈需求,国家也积极支持鼓励,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出险原因界定难、损失评估难、赔付率高等原因,渔业保险一直未能得到较好发展。”刘汉元说,根据中国渔业协会和渔业互保协会披露,我国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约10%,而2021和2022年,水产养殖保险占农业保险市场规模比例仅为2%和4%。
纵观全球,渔业保险普遍发展难度大,需要政府高度支持。海外渔业保险成熟健全的国家,共同点是拥有健全的法律制度、高额的补贴、有力的监管和再保险制度。2007年以来,我国陆续将农业保险的各险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补贴资金也逐年增加。目前,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的16类20多种保险已被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险种,但渔业保险尚未有品种被纳入,仅有试点地区的水产养殖保险可以申请中央财政补贴,大部分渔业保险只能依靠地方财政补贴,支持力度有限。
为此,刘汉元建议逐步将渔业保险纳入中央财政补贴险种,探索对渔业再保险进行补贴或提供兜底式再保险服务。其中,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主要难点是信息不对称、出险原因界定难和出险后损失评估难,而针对养殖标准化程度高、验标定损技术相对成熟的先进养殖模式,实施难度相对较小。因此,可在水产养殖大省选取先进养殖模式作为水产养殖保险发展试点,中央财政进行直接补贴或以奖代补,通过试点不断积累相关经验,助推我国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