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从2009年投身农业领域,到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推广机械化、探索智能化,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领周边村民发展大米产业。她所在的监利市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的2‰,是闻名的产粮大市、全国水稻第一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粮食主产区应有作用。
坚守稻田15载,毕利霞发现,虽然党中央高度重视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基础仍然薄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自然灾害频发,抗灾减灾能力不足。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用工逐年上涨,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关乎粮食安全根基,“如江汉平原的农民养殖小龙虾每年每亩的纯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而种植水稻每年每亩的纯收入不到1000元。”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毕利霞建议,对粮食主产区实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金融政策、保险政策的重点支持,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农田的水、路、沟渠、电网的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项目投入,加强基层科技投入与推广体系建设,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增加粮食种植的比较收益,调动农民保护耕地和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正常运转、粮食主产区粮农“种粮挣钱得利”、种粮风险有效防控,为端牢中国饭碗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