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八大攻坚’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同志立足部门职责,重点介绍今年辽宁省在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农业强省上攻坚突破,特别是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根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部署、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
今年,是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也是辽宁省农业农村事业乘势而上的关键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重要引领,聚焦“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锚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目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七项任务:
——全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0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左右。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将首次实施规模主体单产提升奖补政策,对单个主体单一作物最高奖补30万元。启动“率先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行动,全力打造国家高标准农田高水平建设示范省。继续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制定出台《辽宁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从立法层面加强黑土地保护。
——全力提升“菜篮子”农产品生产水平。推进规模化设施农业发展,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棚室10万亩,促进果蔬产业稳定发展。统筹农机补贴、数字农业等相关政策项目向设施农业倾斜,在有条件的设施农业小区率先配套推广自动化设备,提升设施农业数字化水平。
——全力做精做优特色产业。梳理全省特色产业现状,挖掘优势特色产业潜力,统筹产业扶贫资金、设施农业补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助等政策,先期围绕25个优质特色产业,建设41个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重点做大做强优质大米、小粒花生、樱桃、草莓、海参、蛤仔等6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培育中药材、绒山羊、扇贝、河蟹等潜力特色产业进入百亿级行列,加快推动花卉、南果梨、梅花鹿、柞蚕等地方特色产业形成市场规模和品牌效应。
——全力推动食品工业大省建设。重点发展粮油、畜禽、水产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一批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落实好龙头企业贴息、补助、奖励等政策,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0家以上。统筹省级农产品深加工补助资金,支持60个以上企业技改扩产。
——全力建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从“清干净、保持住”向“补短板、建机制”转变。将设立2.5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标准化建设,并对本级财政投入大、实现常态化管护的地区予以奖励。围绕农村生活垃圾、黑臭水体、路域环境、河湖沟渠等开展专项治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统筹垃圾处置设施布局,加快推进终端处置设施跨区域共建共享。建设美丽宜居村1056个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范围,完成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乱占耕地建房两项试点,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优先支持在乡村振兴示范带、特色产业优势区的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继续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农场400个、示范社200个,社会化服务规模超过6000万亩次。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加强衔接资金使用及支出进度监管,推动各级衔接资金投入力度不低于2020年水平,省以上衔接资金用于帮扶产业发展的比例稳定保持在60%以上。
2024年,辽宁省水利厅将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着力抓好以大中型灌区改造、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涝区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以农村供水为重点的农村水利服务保障工作,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战提供支撑。
——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今年计划实施浑蒲等4座大型灌区、浑北等21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和铧尖子水库等2座中型灌区新建项目,共下达国债资金20.88亿元。目前已基本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力争3月底前开工建设。同时,抢抓先机、争取主动,推进全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编制及大中型灌区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项目批复20个,为更多争取国家支持、扩大灌区投资规模奠定基础。
——开展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今年计划实施黑土区侵蚀沟治理项目27个,治理侵蚀沟4395条、治理长度1050千米,治理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总投资19.8亿元。省水利厅印发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和审查细则,组织各地区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目前27个项目实施方案已全部完成审批。
——实施涝区治理。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省水利厅编制了《辽宁省涝区骨干工程治理方案》,重点围绕辽河、绕阳河、浑河、太子河流域内的8个重点涝区实施治理,解决影响排涝的“卡脖子”和“堵点”问题,着力提升区域强排能力。今年计划实施涝区治理项目17个,总投资11.9亿元。工程实施后,预计可改善涝区面积500余万亩。
——加强农村供水工作。为加快补齐农村供水短板弱项,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今年计划实施农村供水工程300处,改善70万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预计到2025年,基本补齐农村供水工作短板,争取总体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在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的工作方面,辽宁省住建厅重点承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传统村落保护两项具体工作。
——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4年,全省住建系统将按照全省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上的具体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坚行动,在春、秋两季分别完成越冬积存生活垃圾和秋季隐藏生活垃圾清理整治,重点清理村屯内的庭院周边、道路两旁、水塘坑壕、死角盲区等积存垃圾堆放点。做好垃圾封闭转运,加强垃圾收集点管理,避免垃圾随风飞散,坚决杜绝垃圾随意临时掩埋和不规范处理,防止垃圾积存发生“反弹回潮”。
二是编制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布局规划,指导各地落实处置终端设施跨区域共用共享。按照“镇镇有答案、村村有答案”的要求,综合分析垃圾转运成本、运输距离、现有处置设施分布、垃圾日产生量等各类因素,科学落实布局规划。
三是强化垃圾分类减量。进一步健全村级保洁员队伍,配齐垃圾分类指导员、宣讲员、监督员,保证分类减量“事儿有人管、活儿有人干”。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和培训,让农民朋友熟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引导村民加强易腐垃圾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四是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快村庄垃圾收集点、乡镇垃圾中转站及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五是制定并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指导意见,推广市域或县域统筹的城乡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运作,争取各方面资金参与垃圾处置体系运行,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面。
——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省住建厅将进一步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把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同设计下乡、美丽宜居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保护利用好镇村历史资源,助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让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一是深入普查。指导各地开展镇、村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脉。二是专家指导。成立省级专家组,对朝阳县、绥中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坚持规划先行,将村落传统资源、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形象等充分融入农村建设中,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建立保障机制。三是挂牌保护。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制度,建立健全退出预警机制,继续打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四是择优推荐。组织评审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择优公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