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科教 详情

废弃物何以化“春泥”——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践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赵博文
  • 作者:赵艺璇
  • 2024-04-03 09:43:37

  阳春三月,正是草莓成熟时节,走进北京万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果棚,一颗颗红润饱满的草莓映衬在翠绿的枝叶间,在阳光下煞是好看。等到果季结束,原本已经无用的草莓秧会被赋予新的使命——经过粉碎、配料、覆膜、发酵等工序,制成有机的土壤改良剂,为园区的蔬菜提供养分。

  发掘农业废弃物身上的宝藏资源,把废物变成宝贝,对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态循环低碳发展创新团队的支持下,全区农业废弃物利用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基本实现全量化利用,林果枝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60%以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以绿为底,画好设计图

  农业废弃物处理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广,想要系统解决问题,还得从高处看,往远处想。“全面掌握农业废弃物资源台账底数是推动资源节约、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存在数据分散、‘家底’不清、变化不察、质量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资源的科学管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北京市生态循环低碳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罗娟博士说。为了摸清各涉农街镇农业废弃物资源底数,掌握当地主要利用方式和现实需求,昌平区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以各街镇为单位,建立区级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蔬菜尾菜资源台账、林果枝条废弃物资源台账,并率先探索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数字化模型构建。

  截至目前,昌平已建立涵盖农作物秸秆、尾菜、林果枝条的区级农业废弃物资源台账3套,流村镇、兴寿镇典型镇农业废弃物资源台账2套,构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可视化数字化模型1套,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政策创设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昌平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脚步也逐渐加快。“昌平多山,农业用地分散,农业废弃物产量大、种类多、情况复杂,走集约化处理的道路并不现实。所以我们就根据各镇的需求和条件,建设乡镇级农业废弃物处理站,推动废弃物就近就地处理转化利用。”昌平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王尚君研究员告诉记者。

  昌平充分依托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项目等,创新采用重点区域“一镇一站”、东西两翼升级区域站的总体布局方式,构建了覆盖全区的“数字化管理体系+镇级站+示范点+社会化服务”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格局。2023年4月,《昌平区关于开展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分项实施细则》正式实施,新建或改造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站能够获得新增投资最高50%的补贴,各站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土壤改良剂还能够得到每吨300元的补贴。“处理站加工出的物料一部分能卖给电厂,另一部分还能转化成肥料换取补贴,收益有了保障,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农机科科长邢广青说道。

  截至目前,全区建成数据管理中心1处、区域综合处理站2个、镇级综合处理站8个、综合利用点6处、社会化服务组织4家,以及多个秸秆粉碎还田、快速堆肥处理点等,绿色发展的图纸已经铺就。

因地制宜,搭建技术梁

  外部条件已经成熟,废弃物转化这一关键环节该如何实现?昌平区因地制宜、因需而为,在“一镇一站”的基础上,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种植废弃物清洁转化与高值利用团队、北京市生态循环低碳发展创新团队种植废弃物岗位专家等,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多条技术路径,为农业废弃物就近、就地、绿色、高效转化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大清早,兴寿镇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站就忙碌了起来,大小货车来回进出,将全镇21个村的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运送进来。兴寿镇从2016年就开始探索垃圾分类模式,如今已有显著成效。基于良好的分类基础,兴寿镇引进了一体化好氧堆肥技术,将尾菜、瓜秧、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按照一定比例配混,再添加发酵菌剂,通过外部热源加热,采用连续式发酵设备进行快速高温发酵腐熟。兴寿镇城乡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王达介绍,这种模式不仅能产生大量活性物质,还能产生多种可供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2023年,兴寿镇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站处理尾菜、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9205吨,产生土壤改良剂5201吨,实现了全镇废弃物综合处理。


在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站,一辆翻抛机正在作业,帮助废弃物发酵成肥。 赵艺璇摄

  在废弃物处理量更大的流村镇,垃圾由“废”变“肥”的过程更加简化。“我们用的是条垛式堆肥技术,把农业废弃物粉碎后加入畜禽粪便混合,将物料堆成长条垛或条堆,定期翻堆和强制通风,让其完成好氧发酵过程,最终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流村镇粉碎厂厂长沈长永向记者介绍。

  除了进行肥料化处理,在阳坊镇农作物秸秆和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厂,农业废弃物还找到了一种更加多彩的归宿。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园区内,一袋袋彩色的生物覆盖材料已经打包完成,它们将会被铺设在园艺植物或树木周围土壤表面,在精心设计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先把林果枝条粉碎成小块,然后用滚筒筛分机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木屑原料,再用揉丝染色机上色,最后晾到潮干就可以用了。”该厂负责人韩建国边走边向记者讲解。除了美化地表,这种覆盖材料一方面可以缓慢分解为有机养分,涵养土壤中的水分,改善土壤结构性能;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抑制杂草种子萌发,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具有改善生态、吸附扬尘、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土壤紧实度等功能。

  此外,产粮大镇围绕秸秆“大做文章”,重点推行麦秸覆盖玉米秸碎混埋还技术模式和农作物秸秆黄贮饲料利用技术模式,发展种养循环的绿色农业;以园林苗木产业为主的地区,利用林果枝条制作食用菌菌棒,将废料转化成为特色产业的“财”料……在昌平,农业废弃物的加工技术还在升级,资源利用渠道正在拓宽。

数字赋能,畅通循环链

  为提升农业废弃物回收效率,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运输不及时的现状,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开发的农资宝系统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农资宝App”)于2022年3月上线试运营,探索建立农业废弃物运行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让由“废”变“宝”的绿色循环之路更加畅通。

  “过去我们剪下来的树枝根本没处放,只能扔在田头路边,垃圾站来不及清理,既不方便又不美观。”北京桃林高利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峰种了10多亩苹果树,每次修剪完果树,处理枝条都是一件麻烦事儿。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村以苹果闻名,全村种植面积达1000亩以上,每到剪枝时节,林果枝条废弃数量多、处理难度大,不仅影响环境,还会造成消防隐患。

  但如今,这个“麻烦”转而变成了“喜事”。经人推荐,高峰在手机上下载了农资宝App,只要在上面“下订单”,就会有对应乡镇处理站的工作人员“接单”,按照约定时间上门回收废弃物,核实农业废弃物的重量后,按照2∶1的比例免费兑换成土壤改良剂。“这是我去年的一个订单,用200吨不要的树枝换了100吨土壤改良剂,全程用手机操作,非常方便。”高峰介绍。回收物种类、回收物数量、回收地址、核验照片、兑换数量……在高峰展示的订单页面上,废弃物兑换的各项信息一应俱全、清楚明了。

  不仅废弃物有了归宿,免费兑换回来的土壤改良剂还让高峰省了一大笔钱。“土壤改良剂有机质含量很高,能够疏松土壤,提升土壤肥力。以前我这10亩地要买鸡粪施肥,至少得花1万元,现在只用花人工的钱就行了,又环保又省钱,真是一件大好事!”高峰高兴地说。在他的推荐下,合作社的其他成员正陆续加入到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行列中来。

  农资宝App的运行,为农业生产农户和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综合利用站点与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提供了服务和管理的平台,实现了昌平区农业废弃物“约、收、储、运、产、换”六位一体全流程循环利用运营。目前,农资宝App已在昌平区百善镇、流村镇、兴寿镇等7个镇推广应用,累计注册人数415人,完成订单583单,回收处理农业废弃物4万余吨,生产并兑换土壤改良剂1.5万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艺璇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