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宁夏农林科学院剖面外业采样工作圆满完成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张国凤
  • 2024-04-19 14:36:47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更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础。土壤普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是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的重要举措。2022年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农林科学院作为宁夏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支撑单位,承担了宁夏土壤剖面调查样点348个,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就承担了全区土壤剖面调查样点164个,其中包括国家整段标本2个,自治区整段标本17个。截止4月15日,资环所已全部完成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红寺堡区、同心县164个剖面样点的外业采样调查工作。

据介绍,目前我国共进行过3次土壤普查,1955年-1959年是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当时主要是为了摸清国家的土壤资源;1979年-1989年是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当时主要的目的是摸清土地资源,建立中国的土壤福利系统;间隔40年后的第三次土壤普查主要是要了解耕地的状况、土壤的污染状况以及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二普到现在有什么样的变化。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宁夏质控专家金国柱研究员介绍道:“第三次的土壤普查,我们发挥了专业队伍的作用,像我们资环所、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地勘院以及农科院固原分院等,同时也吸收来自于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这样,我们土壤普查的队伍建立起来了,对于我们今后再开展类似的工作就有了坚实的人才力量上的基础。”

2023年9月宁夏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下发剖面样点任务后,在宁夏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安排下,资环所组织全所30余名科技人员投入到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工作任务中,并组建3组剖面外业调查采样队伍,长期在吴忠市4个县区开展工作。青铜峡鸟岛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资环所最后一个剖面样点,该样点任务完成之后,资环所将全面转入成果汇编工作。“我们有信心积极介入到宁夏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任务。因为土壤普查也是国家比较重要的一个任务,它是对我们土壤的健康状况、质量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工作,只有摸清我们土壤的家底它才能更好地支撑服务于我们的产业布局,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蔡进军说道。他也表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作为他们的一项本职工作乃至一项使命,他们会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我们也想借着这个工作使我们这些天天和土壤打交道的科技人员来进一步系统地巩固好土壤方面的专业知识,助力第三次土壤普查的任务圆满完成。”

记者在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采样点看到,宁夏农林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和专家们正在进行土壤普查整段标本的采样和调查外业工作。宁夏严格按照土壤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要求全面开展土壤剖面外业采样调查工作,抢抓采样窗口期,不顾风霜雨雪,切实提高采样质量与效率。按照国家下发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诊断土壤标本的目标,国家下发样点后,技术人员首先要对样点进行校核,勘测样点下发的位置和土壤类型是否准确,是否具有代表性。通过样点校核之后,将校核结果反馈给国家三普部门,等待样点信息的下发进而开展采样工作。采样工作按照国家统一下发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技术规程。技术人员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挖一个1.2米×2.4米×1.4米的一个坑,并对坑井以及剖面进行拍照获取影像资料。之后,按照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进行分层次的采样。“从开发的这个1.2米深的剖面样点里,我们把它分成了五层,第一层是有机质层,第二层是过渡层,第三层是壁层,也就是以前的冲击层,第四层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年盘,是一个年历淀积层,第五层是母质层,即土壤最早形成的基础。”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汝亮说。不同类型的土壤采样标准也不一样,耕地需要化验47项指标包括各种重金属微量元素,草地只需要化验其中的17项指标。采样之后,将样本进行保存、运输,并寄送到自治区样本测试分析实验室,等待测试分析结果反馈以后,按照发生学的分类,再给土地定性。刘汝亮表示:“我们寄送的样本涉及多项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盐分含量等指标。我们等化验结果出来之后,会对土种的命名进行一个校核,校核之后我们室外的工作基本上结束了。结束以后,土种我们确定完了之后呢,我们会将我们的诊断标本移交给自治区三普办的样品库,最后进行技术报告成果汇总,等我们所有的成果递交完以后,我们的三普工作才算是正式地结束了。”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实习生 纳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