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14岁那年我母亲花了10元钱给我报了画画班,那个暑假是我印象中最开心的……”说起小时候,陕西省乾县的张美莹满脸幸福,也是从那时候起“艺术”的种子就在她心里种下了。长大以后,张美莹在工作之余报了画画班,又自学了剪纸,这为她做面塑积累了美学基础。
“咱们关中地区逢年过节、祝寿满月、婚丧嫁娶都会制作面花,婚礼常用龙凤和鸳鸯图案,祝寿用寿星并辅以牡丹,过年则用象征吉祥寓意的荷花、石榴、金鱼等图案做成花馍,销路很好。”张美莹一边给顾客装馍,一边说。
一个面团,揉、捏、刻、描,变成活灵活现的花馍,谈到张美莹的作品时,她说,这缘于她有一定的美术和雕刻基础。她的作品能够完美地将雕刻和绘画结合起来,在塑形和色彩上也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做出色彩明快、亮丽,造型活泼生动、精巧细腻、富有时代气息的面花。
张美莹面花工作室是一个专门从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乾州面塑传承保护的场所,工作室位于乾县城关镇街道办儒林巷。2006年,张美莹开始制作简单的面塑,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她除了向身边人学习以外,还走出家门拜师学艺。2011年,在西安进修食膳,学习面塑,之后,不断精进自己的手艺,在十里八乡积攒了一定的口碑。2011年3月乾州面塑被列为咸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在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中,乾州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张美莹团队创作的“福虎”“四季福禄”分别获得面花制作赛项一等奖和三等奖。
乾州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成为民俗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乾州面塑以面粉或糯米粉为主原料,制成各式造型,且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其作品栩栩如生、造型生动活泼、色彩明亮艳丽、风格粗犷豪放,并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乾县聚焦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深入挖掘乡村优质文化产品,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创新探索“非遗+”发展模式,培育传承队伍、激发非遗活力,让更多“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效益”,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激发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作者:何明鸽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