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半成新,这些都是‘宝贝疙瘩’!陈玉锋爱惜着呢!”近日,来到河南省渑池县段村乡柏隆村,村民陈玉锋门前整齐停放着十来台农机,走来的一个老人说:“要见陈玉锋,得上山地找。”
今年26岁的陈玉锋,初中毕业后,陈玉锋学过农机维修,后又在矿上开运货车6年,随着矿山整顿,他面临无事可做的境地。2023年,在村“两委”及烟草公司的帮助下,陈玉锋流转土地种植烟叶,当年收入20多万元,这让他对发展烟叶种植有了长远打算。
山地里,只见陈玉锋驾驶着农机来回穿梭,农机过处,杂草根除,土壤翻新,“用上‘小白龙’就是好,一个人一台农机,几天时间就能完工中耕除草机。”陈玉锋说,他今年种植烟叶110亩,若要人工除草,不仅会误了农事,还起不到落实中耕除草的生产要求。
提起门前停放的“宝贝疙瘩”,陈玉锋一下子打开话匣子。
“去年买了耕地机、拔杆机、覆膜机,还有3辆三轮车,今年又添了挖掘机、小铲车,算是把生产烟叶的机械置办差不多了。”陈玉锋满脸笑容说,农机全是从二手市场买来的,他原来学到的农机维修技术,也派上了用场,农机经他一“捣鼓”,个个好用实用。
柏隆村地处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村庄地势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态决定了烤出的烟叶油分足、质量好,常年种烟规模稳定在380亩左右。
山村种地致富有“三难”,一是难在耕地少,人均不足2亩;二是难在地不好种,多数为“巴掌地”“补丁田”;三是难在缺少机械化,山村缺少像样的农机装备,山外大型农机不愿进山,种地费劲。
2022年,柏隆村“两委”在山顶开垦了400亩荒地,当地政府又从山底到山顶修了一条水泥路;2023年,县特色产业服务中心给建了电烤房。
“村‘两委’解决了我‘做不了’的难事,县特色产业服务中心解决了我‘做不到’的烦事;烟技员三天两头来服务,解决了我‘种不好烟’的愁事。”遇到难事、烦事、愁事有人帮,陈玉锋发展致富的底气更足了。
在陈玉锋看来,好政策像一根拐棍,帮你站起来,但你要学会慢慢丢拐棍,只有这样,前路才能走得更稳妥。
“山地多为缓坡地带,田地容易暴雨侵蚀,挖掘机用来修补农田;这片开垦的荒地涉及10户农户,山顶距离烟地还有一段土路,道路若被雨水冲毁,铲车可以修补道路。”陈玉锋笑着说,“政府领进门,致富还得靠个人,修复农田、道路的设备还得备上,是山地自然条件使然。”
陈玉锋介绍,现在有了农机设备,除了自用之外,他还给乡亲们搞好生产服务,全村耕地、起垄、覆膜、中耕培土、拔烟杆全用上了农机。与此同时,柏隆村烟叶面积从原来的300多亩发展到现在800来亩,烟草公司今年又在山地配置了储水罐,保障了旱情烟叶用水问题。
山地插上了机械化“翅膀”,扮靓了山村幸福生产的模样。“你瞧,才栽上十来天,烟苗都长个啦,今年收入差不了!”眼前的陈玉锋,浑身充满着干劲。
作者:席新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