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村超”“村BA”等“出圈”后,又有“村”字头体育赛事引起关注。近日,江苏省常熟市“村跑”今年以来第8次开跑,吸引600多位跑步爱好者参赛,因其办赛投入少、举办频次高、对城乡发展带动力强,备受热议。
“村跑”为何能花小钱办大事?不妨先来看几组数据。虽然常熟是从去年才开始举办“村跑”,但当地举办半程马拉松等跑步赛事的经验已有十多年,而在去年常熟举行的10场“村跑”赛事中,参赛者累计近5000人次,参赛名额还经常会出现一抢而空的情况。这就是说,在“软件”上,当地具备应对高频次办赛的服务保障能力,以及相当数量的跑步爱好者,举办“村跑”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更重要的是,当地“硬件”同样够“硬”。常熟美丽乡村覆盖率已达80.5%,乡村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让挑选赛道不再是难题。在配齐软硬件的基础上,当地也没有忘记让“村跑”更有“村味”,想方设法让更多乡村元素搭上赛事的“顺风车”。比如沿着赛道能欣赏乡村美景,时令农产品装入了选手完赛包,每一站“村跑”通过不同主题搭载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等。这样的办赛方式,从资金投入上看或许花不了多少钱,但心思却一点没少花,隐藏在赛事背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体育文化氛围积淀更非一日之功。做了这么多铺垫,“村跑”要“出圈”,其实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地为“村跑”下了这么大功夫,“村跑”也没有辜这里的乡村和农民。直观来看,“村跑”成功为乡村引流,带来了“人气”。跑步本身就是一项相对简单易上手、群众参与度较高的体育活动,“村跑”每站全长约5公里左右,即便是对非专业人士,难度也不算大,有不少人能够参赛、愿意参赛,再加上当地“跑团”的参与,“人气”自然就聚了起来。这也带来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村跑”参赛者既是选手也是游客,他们的到来直接带动了村庄知名度和旅游收入的增长。据媒体报道,今年前两个月,有村庄因“村跑”带动旅游收入增长近10%。更多游客的到来也倒逼各村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甚至是请选手来参与社会监督,以期让村庄更加美丽和谐。而选手们提出的乡村游需求和设想,也为各村发展新业态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乡村体育赛事持续火爆,展现着中国乡村的新风貌。相较于“村超”“村BA”等动辄多达数万的现场观赛人数,“村跑”称得上是“轻量级”。这样“小而美”的赛事却依然能迸发出大能量,撬动一地一村的发展,可见,乡村体育赛事能否办出效果,关键不在赛事分量的轻重,而在于是否做到了因地制宜,是否有足够的群众基础,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进一步讲,现在不少地方都在花大力气建设乡村,村庄越来越美了,基础设施也越来越齐备,如何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用好乡村建设成果,帮着农民再鼓一鼓腰包?通过拓展使用场景,村路变身跑道,“村跑”提供了一个颇为有效的解题思路。
当然,不管是举办乡村体育赛事也好,还是发展其他乡村文旅项目也罢,最重要的是不要失了本心,背离助农为农的初衷。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多站在农民的角度看问题、办事情,多问问农民的意见,多考虑农民如何从中获益。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多参与,乡村文体活动才能“接地气”,切中本地需求,与乡村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归根结底,乡村发展如何破题引流,还得看自家都有些什么。倘若读罢本文仍是一团乱麻,不如就先到村里跑上一跑吧!
作者:赵宇恒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