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午后,站在金黄麦田里,河北省临漳县岗陵城村村民刘海军掐下一穗麦,手掌揉搓后,用牙咬了下麦粒。籽粒没啥水分、干透了,正是收割的好时候。“已经跟旁边这台收割机的农机手说了,一会儿就轮到我。”刘海军说。
刘海军提到的农机手就是来自河北沧州、已经从事跨区麦收作业4年的陈志刚。今年5月中旬,陈志刚检修完机器,就和妻子奔赴河南禹州市,开展小麦机收。一路向北收割过来,这两天才来到冀南麦区。
“从秋种到夏收,农民要辛勤耕作八九个月,才能收一季麦子。赶上去年冬天大雪,今春雨水多、墒情好,麦子遇上好年成,我们要及时抢收。”陈志刚说。
“他干起活儿不要命,经常不吃中午饭。”陈志刚妻子说,“一般早上有潮气,9点左右才能进田收麦子,中午往往啃几口面包、馒头就应付过去了,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他还经常给我说,遇上经济困难的农户就少要点钱,能让就让点。”
站在麦田边看到陈志刚将收割机停了下来,记者赶紧凑了过去。“老故障了!”陈志刚边说边熟练地打开收割机一侧的钢板,顾不上机械高温,伸手挂起了皮带,三四分钟就修好机器故障。
“检修了两次还是有故障,离合器的皮带松,时不时就‘罢工’!”陈志刚对记者坦言,得益于多年的检修经验,他已经成了“半个修理师”,“常见故障基本自己解决,机器性能还是挺好的,茬口低、掉籽掉穗较少”。
临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朝刚介绍,今年“三夏”,临漳县推出具体举措贴心服务跨区农机手。谈及今年的小麦收成,冯朝刚表示今年好于常年,有望创单产、总产新高。一方面是天气适宜,另一方面是实现了优良品种全覆盖,推广了深耕深松整地、小麦播后镇压、推迟返青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落实农业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同时,该县还开展了农技人员“走基层、送技术、解难题”活动,组织技术人员分包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推广示范,对广大农民“零距离”科技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技术普及率和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水平。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