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美文共赏 详情

绿水环绕是故乡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陈银银
  • 作者:贾培信
  • 2024-06-20 17:23:27

如诗如画的家园

  我去过世界上很多美丽的地方,但是在我心中的最美,还是故乡。每当缱绻的乡绪涌起,我微微合上双眼,梦幻中童年的长长画卷徐徐展开。每一次的回忆,都是一幅家乡父老意深情长编织的彩墨风景画,都积淀着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故乡情。

  我的故乡在全国四大瓷都之一的河北磁县,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村庄。北临静静流淌的护城河,倒映着野花装饰的古老城墙,演变着百看不厌如诗如画的幻影,诉说着连慈禧太后都赞不绝口的十里荷花路。

  东面的一条波光潋滟的小河,潺潺的流水穿过柳荫群花,流入护城河。这条小河的源头是一大片芦苇湿地。我喜欢秋天的芦花,茸茸银白半含亮亮的金黄,似雪如云。我更喜欢初夏的苇塘,好壮阔的一片轻盈柔美的嫩绿,自在飘逸,温柔多情,恰似天边飘来的绿色的云。很多鸟在苇茎间游乐穿飞,跳跃捕食。孩子们选用青苇,用小刀做成苇笛,十几个人一起吹奏,常常引起群鸟的共鸣。

  汹涌澎湃的滏阳河从村南流过,穿越始建于金泰和元年的大石桥,奔腾东去,终年不息,染绿了两岸千万顷良田。我不但在这里学会游泳,还用涨河的淤泥雕塑出各种玩具。

  我最常去的是村西。那里有一条河从东南而下,曲曲折折,明灭可见,到村边南北分流。北面这条河流进两岸花团锦簇的护城河,南面的河泄入万花争秀的荷花荡。一年四季,河边总是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我娘和邻居们在这里洗各色衣裳,洁如明镜的流水似乎成为彩云河。成群结队的小鱼在彩云间怡然自得地玩耍。我经常在碧波中追逐小鱼,从北面追逐到南面,在荷花荡看那望不到边的娇红翠绿。忆起这段经历瞬间使我回到童年,激动的情绪吟出一首《溪畔寻梦》的小诗:

  清清河流波微微,娘洗衣裳彩云飞。

  游鱼引我莲池嬉,碧绿浅粉梦千回。

  故乡的小河,故乡的大河,故乡的芦苇,故乡的荷花,故乡的一草一木都镌刻在我的心里,是永远不可替代的思念。大自然教会我描绘大自然的美,竟在无意中启迪了我年轻心灵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家家户户花盛开

  故乡人户户爱花木,家家种花草,鲜花盛开,彩蝶纷飞。走在街道上,暗香浮动,常常令过往的路人驻足品赏。

  村东北的一大片院落是我们贾家。这片院落的主院是北院和南院。北院是典型的三合院,南院是中国传统九门相照的五合院建筑。第一进院落为门屋。大门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侧,取“紫气东来”之意。大门门廊对着简朴庄重的影壁,下方是长方大花池。在院落北面是一棵苍劲的梧桐树,每当夏日,舒展的阔叶给人们遮阳送凉。

  第一进院落与第二进院落相连的唯一通道是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中装饰富丽堂皇的建筑,位于九进院落的中轴线上。垂花门外看是华丽的砖木结构门楼,而从院内看则似一座亭榭。垂花门的门有两道,一道是在青石之上的两扇朱砂大门,另一道是大门之后四扇墨绿的木屏门,由两侧进出第二进院落。不过,我儿时早就没有这般习俗,垂花门是孩子们捉迷藏最喜欢的地方。

  转过垂花门屏门,走进第二进院落,正面是建在一米台基上的四间厅堂。厅堂中间是雕花门,两边一米二青砖窗台上是巨型雕花大窗。厅堂的房檐前伸,成四间宽的遮阴防雨檐廊。廊台左右两个油漆粗柱上有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横批:福禄祯祥。

  厅堂左前,是几十年树龄的石榴树,花开时节,火红火红的石榴花,把院子都映红了。秋日硕果累累。我经常坐着小板凳,听娘给我讲孟母三迁教子、岳飞精忠报国等故事。如今娘早已走了,娘唤儿子儿喊娘的音容笑貌永远印记在我的心头。一晚,我梦见娘唤我,我大声喊娘,我们在火红的石榴花下相见了。喜泪洒满枕巾,我醒后不忍心睁眼。此情此景,蘸泪咏成一首小诗《忆慈母》:

  娘唤儿时儿唤娘,相逢故园榴花香。

  祈愿此梦果成真,儿女绕娘岁月长。

  我儿时同娘住在三进院落有檐廊的正房。门前有一条光滑青石,这是我不声不响地玩一天的工作台,我的泥塑汽车、火车等就在这里制作。右厢房前是长长的大花池,我和姐姐每年种地雷花,清晨一开一层花,满院流溢着花香。

  在院子的西部栽着一棵几股粗壮的葡萄树,爬满多半个院子,送来四季美景。

  迈入第四进院落,映入眼帘的是一棵俊俏高大的合欢树,如锦如绣的合欢花团,层层叠叠,几乎遮天蔽日,吐露阵阵芬芳。合欢树的叶子如无数把长形羽扇,早上扇面打开,晚上收合,开合之间寓意“合家欢乐”。

  走过四进院落的后门,进入五进院落,满院花花草草,任其自然生长,尽显天机物趣。

  娘爱如瀑九天流

  我家住在南院的三进三合院,我在这里愉快地度过了童年。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花一木在我幼稚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每一天我尽享母爱的春风雨露滋润。回忆往日岁月,这里是我蓓蕾初放的和平而纯真的童年天堂,但是在这些岁月里的很长很长时段,却是我娘面临险境、生死攸关的至暗日子。

  我出生后不久,爹怀着对国民党的愤恨,舍弃安逸的小康生活投奔革命。留下娘带着我和姐姐,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那是国民党残酷统治的时期,接着就是日本鬼子铁蹄的猖狂践踏。他们凶残地搜捕、迫害、屠杀革命者,我家首当其冲。我娘一听到敌人搜查追捕的风吹草动,就赶紧把我和姐姐藏在邻居家。一天,娘把我们藏起来后,嘱咐我说:“儿,你和小姐姐好好玩。娘去办个事,然后来接你们,可不能乱跑啊。”过了好久,娘经历了一场宪兵荷枪实弹、惊心动魄搜查后来接我们,她把惊恐埋在心里,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一手拉一个回家。待我大一些时才知道,娘用自己的生命护卫了我的生命,娘独自承受凶险为儿换来平安。

  随着新中国成立,迎来了洒满阳光的岁月。娘在这时最关心的是我的品德和学习。我上小学时,娘每天目送我挎着书包上学,下学远远就看着我向她奔来。一天老师在晨会上念了我的作文《我们的校园》,她为此高兴了好几天,几次让我也念给她听听。我小学毕业后,爹从西南部队调到北京,叫我先到北京上学,我考取了北京一零一中学。我舍不得离开娘,娘更舍不得离开我,可是娘坚决要我去北京读书。在中学毕业时,我获得北京市银质奖章,国家保送我到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娘知道后抱着我喜泪满面。我出国了,娘哭了好几次,在泪水中融化着喜悦和心酸,企盼和宏愿,难舍和翘盼。在我身怀报国之志发奋学习的第二年,还没有来得及向娘诉说成绩,就传来娘逝世的噩耗。顿时我眼前天旋地转,热泪哽咽。娘啊,你饱尝人生苦辣,为培养儿子操碎了心,儿还没有为你尽孝一天,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娘啊,你只是一位农村女子,但是你却有放眼世界的远见;你大字不识一箩筐,但是你能以百年树人的准绳养儿育女;你不是教育家,但是你能够以人间大爱培育儿女成才。我想大声地告诉全世界:这就是我娘,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可她却是在平凡人生里藏着那么不平凡的伟大!

  娘啊,你的爱激励着我戒骄戒躁,践行你百年树人的壮志。我被评为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是中国新闻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的创始人。我已经八十有余,早把以往的成绩交付昔日,心怀壮志迈向人生的新征程。我心里谱写着一首《娘爱如瀑》的诗,记述着我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情:

  娘爱如瀑九天流,甘承险难不需酬。

  娘遗宏愿儿常记,皓首登攀不敢休。

  故乡人人乡情浓

  月是故乡明,家贵邻里亲。

  在我的故乡,不仅家家亲情融融,而且人人乡情浓浓。一家有难事大家相帮,一家有喜庆大家分享,这是催人图强的润物细无声的村风。谁敢做坏事,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莫说做坏事,就是好事做不好,自己就感到丢人,这就是世世代代传承光大的村规。

  在村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尚家是一个大家,济济五代几百口人,个个争做公益。路坏了,他们去修;桥坏了,他们去补。全村乡亲举行隆重仪式,表彰他们关心村事,送上金字“五世同堂”匾额。慈眉善目的崔家奶奶几十年义务给孩子扎针医疾,下针快准,孩子还没有感到痛,就扎好了。孩子们喜爱和蔼可亲的崔奶奶,孩子来了常常扑到她怀里,说“奶奶扎针一点不疼”。

  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有热爱集体、关爱他人的故事,几乎人人都有不声不响做好事的经历。

  故乡的每一处都定格在我的心底。故乡,你那碧绿田野在我心中刻印下乡亲们勤劳智慧、淳朴爽朗的身影。我难忘父老乡亲在地头围坐在大树下,听老者讲历史的融洽和谐。

  故乡的凡人凡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底播下村风村规的种子,在一辈又一辈人的生命征途绽放着光辉灿烂的花朵。

  故乡,我爱你那四季如画的风情,融融胜春的亲情,淳朴憨厚的乡情!

作者:贾培信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