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云南龙陵县两村庄实现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郜晋亮 徐静 侯云鹏
  • 2024-06-30 13:27:56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强化党建引领,全面盘活资源,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勐糯镇大寨村和龙新乡黄草坝村的村集体经济成功突破百万元大关,并荣获了保山市第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强村”的称号。

打好旅游牌 吃上旅游饭

走进荣获“中国传统村落”“国家3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等称号的勐糯镇大寨村,绿树掩映下的傣族村落格外美丽,当地打造的集美食品尝、旅游住宿、娱乐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获得游客好评。

“大寨是个很美的地方,傣族特色很鲜明。昨天晚上,我们还住在这里的民宿,房间很干净,当地的傣族比较淳朴热情。我们还品尝了傣家美味、欣赏了傣韵景观。整个村寨很干净、很舒服,我非常喜欢这里。”第一次来到大寨村的游客夏玲这样评价道。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大寨村建成的傣泐民宿酒店公开招标出租后,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51万元的租金收入,这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吸纳了当地群众就业。村党总支还结合大寨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发展,在旅特色街建设特色商铺26间,每年实现商铺租金6万余元,收入归大寨支部所有,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记者在与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鲁丽华的交谈中得知,近年来,大寨村在餐饮、民宿、务工等方面带动周边群众100多户吃上了“旅游饭”,户均年增收1.6万多元。

聚焦村集体增收,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大寨村党总支还整合村寨周边80多亩土地用于观光农业的发展。向拥有零星土地、耕种条件不太理想的村民流转土地栽种甘蔗100多亩,让村民坐收土地流转金的同时,能安心地通过其他途径增加收入。

“通过经营民宿、民族特色小吃街和土地流转种植甘蔗等,2023年底,我们村实现集体经济实现收入127万元。”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鲁丽华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全面盘活资源 发展更具活力

坐落在320国道旁的龙新乡黄草坝村,距离县城12公里,辖区交通优势明显,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农贸市场,二是温泉开发。”“我认为借助沪滇项目的扶持,我们可以大力抓农贸市场。”“我们的温泉要持续发展下去,这是得天独厚的资源。”这天,村里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又聚在一起商讨发展策略。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黄草坝村坚持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力保证,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分析研判,想方设法推动当地发展。如今,在沪滇项目的帮扶下,黄草坝村将原来闲置的粗制茶所建成农贸市场,外租给相关公司,不仅提升完善了社区集镇功能,还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7万元,也带动了村民务工增收。

黄草坝农贸市场

自农贸市场投入使用以来,村民杨书芬一直从事保洁工作。她说:“农贸市场建好后,我来当保洁员,每天只需要来一早上。打扫好卫生后,我又去温泉酒店打扫房间,其余时间可以回家做农活,每个月仅打工收入就有2000多元。”

黄草坝村还积极申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项目,建成1个温泉综合服务中心外租后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51万元。村里还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挖掘当地的傈僳族民族文化资源,举办“刀杆节”,从摊位和广告位出租中实现创收,将“文化资源”变为了“文旅经济”。2023年,荒草坝村的村集体经济突破了百万元。

黄草坝村以项目撬动集体经济发展,使资金、资产、项目不断产生收益,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如今,作为全县的重点项目——“雨城湾项目”又入驻黄草坝村,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龙新乡黄草坝村党总支书记张东华表示,下一步村里会继续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园区优势,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结合村企共建开展劳务输出、物流运输、物业管理等业务,并结合康养、旅游文化多点发力,让全村经济持续增收。

作者:徐静 侯云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