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重庆发布十大突破性农作物种质资源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邓俐 邓佳星
  • 2024-08-02 16:22:57

耐高温优质水稻、早熟无核白肉枇杷、皮薄少筋低空心率榨菜……记者8月2日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通过持续不断开展种业“芯片”科技攻关,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取得明显成效,于近日发布了十大突破性农作物种质资源。

此次发布的十大突破性农作物种质资源包括水稻、油菜、玉米、蚕豆、榨菜、黄瓜、茄子、柠檬、枇杷、桑树,分别是:耐高温优质水稻种质“渝稻86”、8份高抗裂角油菜材料、耐高温高结实率玉米材料BML1277和渝618等、高蛋白质高产量饲料专用蚕豆种质“QH001”、皮薄筋少低空心率榨菜种质“ZB5”“ZB5”、无苦兼抗特异华南型白黄瓜种质、高抗青枯病茄子种质“BW2”和“LJ-18”及雄不育高抗青枯病茄子砧木新品种“渝茄砧2号”、抗黄脉病柠檬新种质“金柠1号”、早熟优质无核白肉枇杷新种质“Q11”、高DNJ含量的川桑、柬埔寨桑、“云19”及新疆药桑等桑树种质。

据了解,自去年8月以来,重庆共针对28种农作物鉴定出优质种质资源2007份,为快速选育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重大品种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稻方面,针对重庆高温伏旱区水稻灌浆结实期遭受高温影响,导致稻米品质下降问题,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团队成功鉴定出一种耐高温的优质水稻种质“渝稻86”。“该种质利用先进的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稗草基因组导入籼稻恢复系,并通过与广东地方红米杂交选育而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种业处相关负责人说,它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对高温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在2022年和2023年超过38℃的极端高温天气下,“渝稻86”仍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稻标准,整精米率是对照品种“中华竹稻”的5.2倍。同时,“渝稻86”几乎不发生自然落粒,即使在机械收割时损耗也非常低,这无疑解决了目前水稻机械化收获过程中落粒多、产量损失大的问题。此外,该品种还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尤其在低桩发苗率和发苗速度方面表现出色,是理想的低节位再生稻育种材料。

油菜方面,针对油菜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生育期过长和角果易开裂问题,重庆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团队构建了一个无人机表型鉴定技术平台,用于精准鉴定油菜生育期,并开发了一套综合技术体系,对抗角果开裂现象。成功鉴定出8份高抗裂角材料,发现影响油菜角果开裂性状的关键基因,破解制约油菜机械化采收的关键问题。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有望大幅提升油菜产量和品质。

牧草方面,针对畜牧业冬春季节缺乏新鲜牧草的情况,重庆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评估蚕豆作为饲料效能的方法,并鉴定出饲料专用蚕豆种质“QH001”,田间平均亩产3572.7公斤,较常规蚕豆提升30%—70%,有效填补冬春季节蛋白牧草缺口。试验结果显示,“QH001”在头年10月种植后,可以在次年3月中旬收获,同时不干扰春季其他作物的种植计划。此外,“QH001”的种子十分小巧,约为普通蚕豆种子重量的30%,其蛋白质含量却高达19.66%。在柠檬方面,针对柠檬产业长期面临的品种单一和黄脉病威胁等问题,项目团队培育出抗黄脉病柠檬新种质“金柠1号”,并开发出一套精准鉴定柠檬黄脉病的方法,在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上获得优秀成果转化奖。这项名为“柠檬黄脉病智能无损检测技术及便携式设备研发”的成果不仅推动了鉴定技术的进步,还为柠檬种植者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工具,有助于解决柠檬产业的关键挑战。

榨菜方面,针对青菜头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高劳动力成本、低效率及缺乏适宜机械化种植品种的难题,项目团队聚焦直播条件下的株型和菜型问题,如株叶型过大、菜型拉长、皮筋增厚、易空心及易抽薹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精准鉴定出表现卓越的宜直播种质“ZB5”,皮筋含量2.36%、空心率4.9%,与标杆品种“永安小叶”相比分别降低20%和70%。

该种质瘤茎平均重量约为500克,株叶型直立而紧凑,避免了直播条件下青菜头菜型的拉长问题,形成了近圆球形的菜型,非常适合加工用途。另外,“ZB5”的皮薄筋少,皮筋含量仅为2.36%,成为迄今皮筋含量最低的育种材料。同时,还显示出良好的耐空心特性,空心率仅为4.9%。

“这些突破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为我市乃至全国种业安全打下基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一方面将由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向畜牧、渔业水产等方面发力;另一方面,将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全力进行种业科技攻关,助推全市生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实习生 邓佳星


  水稻

  项目团队成功鉴定出一种耐高温的优质水稻种质“渝稻86”。它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对高温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枇杷

  项目团队发现了“Q11”优质无核白肉枇杷新种质,不仅成熟期远早于现有枇杷品种,而且口感极佳,有望提升枇杷经济效益。

  榨菜

  项目团队在精准鉴定下发现了表现卓越的种“ZB5”。“ZB5”相比传统“永安小叶”品种,皮筋含量、空心率分别降低20%和70%,非常适合加工。

  玉米

  项目团队挖掘出一批优良材料,其中玉米材料BML1277和渝618在持续7天38℃高温下仍表现优异,结实率均高于80%。

  柠檬

  项目团队成功培育出抗黄脉病柠檬新种质“金柠1号”,并开发出一套精准鉴定柠檬黄脉病的方法。

  黄瓜

  项目团队深入开展对特异性华南型白黄瓜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并筛选出三份无苦、兼抗特异育种材料华南型白黄瓜种质。

  油菜

  项目团队成功鉴定出8份高抗裂角材料,发现影响油菜角果开裂性状的关键基因,破解了制约油菜机械化采收的关键问题。

  茄子

  项目团队挖掘出了25份高抗青枯病的种质,其中包括“BW2”和“LJ-18”,并通过杂交选育出雄不育高抗青枯病茄子砧木新品种“渝茄砧2号”。

  牧草

  项目团队鉴定出饲料专用蚕豆种质“QH001”,田间平均亩产3572.7公斤,较常规蚕豆提升30%—70%,有效填补了冬春季节蛋白牧草的缺口。

  桑树

  项目团队利用先进工具,对150份桑树资源进行了鉴定,并筛选出4份具有高DNJ含量的桑树种质:川桑、柬埔寨桑、“云19”及新疆药桑。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