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幸福广场舞出乡村美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范天爱
  • 2024-08-23 18:06:03

八月的烟雨伴着桂花氤氲的香气,金黄的花瓣铺满脚下平整的小道一路蜿蜒至村子深处。“那个就是我们去年新修的广场,原来这个地方是个大垃圾坑!”中和村党总支书记杨子龙语气里满是骄傲,他手指的方向伫立着一座风景亭,旁边就是宽敞的广场,四周盛开着黄灿灿的桂花,俨然一幅风景画,哪能看出垃圾坑的模样?

垃圾坑如何变成风景如画的广场,这还得从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进村讲起。

中和村隶属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白石镇,是白石镇政府所在地,曾是云龙县47个贫困村之一。曾经的中和村,村组分散在山区,互不相通。村民出行只能在民房和牲畜棚间的狭小夹缝中艰难穿梭,“晴天出行满身灰,雨天一趟遍地泥。”杨子龙回忆道。由于出行不便,大家日常垃圾便到处乱扔,甚至牲畜的粪便也随地堆肥,污水乱排,整个村子几乎没干净的地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坑,太阳一晒苍蝇乱飞,臭气熏天。

​昔日垃圾坑已变成了幸福广场

2023年,大理州云龙县烟草专卖局向中和村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队一进村便对村子整体环境问题进行全方位考察,并迅速制定了集中整治方案,开启了中和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艰难征程。

工作队首先着手解决垃圾处理这一难题。了解到村里垃圾乱堆的原因后,工作队发现症结在于村子里根本没有划分扔垃圾的区域,也没有垃圾处理机制,于是进行多方筹资建立了垃圾焚烧池和垃圾处理厂。

紧接着,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先后投入180余万元对村子进行全面大整改。村“两委”和工作队一起通过仔细测算规划道路建设,与群众商量拆掉废弃破旧的牲畜棚,将一条条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还修建了小型停车场,并开展“厕改”项目,至今已经基本完成全村道路硬化和“厕改”。

在这个过程中,曾经的垃圾坑也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了如今美丽的广场。广场保留了传统白族建筑,新修了观景亭,四周墙体上布满中和村村规民约和“团结、发展、稳定”三面旗帜的要点。镇党委政府带领村“两委”和工作队还组织村民在广场四周集体种树,将群众劳动成果融入环境整治工作中。“如果没有这些资金的援助和工作队的支持,我们想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也是有心无力啊。”杨子龙书记感叹道。

基础建设跟上后,日常管理成为重点工作。镇党委政府联合村“两委”和工作队召开了群众会议,对于村子环境治理问题作出明确要求。就近划分责任区域,规定村民针对责任区每周自行维护,全村清洁每户每月全面负责,让大家同工同劳,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好的维护环境。“建是党委政府的事,管和用就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杨子龙书记眼睛亮亮的,“主要就是提高群众治理积极性,发动群众自治,环境治理才能长效化。”

广场修建好后,每逢节日或日常饭后傍晚,都能在广场上看到村民们载歌载舞的场景,这个“垃圾坑上的广场”还成为了村民们传承白族传统打歌“力格高”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场所。

如今中和村共有117户烟农,烟田1644亩,实现收购量4538担以上,户均收入达63321元。“现在路也修好了,手头也有点闲钱,我跟处得好呢几个姐妹现在晚饭吃吃就来广场跳下舞,累了就在亭子里闲下吹吹牛,我们也过过‘城里人’呢日子,快乐得很,真呢相当感谢政府跟工作队啊!”村里爱跳舞的阿姐杨成菊说。

作者:范天爱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