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黄昏,终于盼来了一场大雨。城市的热浪消退了许多,料想,今晚的乡野应该是凉意可人的。
于是,我驱车回到了乡下老家,想好好领略一番乡野的夜色之美。
月亮已升起来,不是满月,但十分明朗,还有几分俊秀的气质。
田野上的空气很清新,远处的山峰呈黛青色。田里都长着早稻,正在步入成熟期,它们都攒着劲呢,我分明听得见一片又一片有力量的呼吸。
在月色的照耀下,白茫茫的稻穗浮动斑驳的色彩。路面有些湿,没有泥泞,两旁的野花野草很安静。
突然,响起了两声蛙鸣,这应该是近处发出的。
接着,四五声响起,好像一种心领神会的呼应,再接着,几十声响起,几百声响起,所有的角落都发动起来了。
时间被织成了一张颤颤悠悠的网。在蛙声的激扬之下,四周的村庄荡漾起来,天空显得更为舒展。
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诗:“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一夜蛙声不暂停,近如相和远如争。”因为这热烈而酣畅的蛙声,今晚注定是丰富的,也是美好的。
我被蛙声邀约,走向田埂,在一丘丘稻田间徜徉着、陶醉着,止不住思绪飞扬。
总觉得,我们应该感谢蛙声。
蛙声能有序展开,说明在乡村行走很踏实,生态是和和美美的。
而且,蛙声总是起承转合,推进着农事的深入,也点亮着人们对岁月丰稔的期许。
当惊蛰春雷一声响,田野上的蛙声被激活,一阵阵催动着春耕。
禾苗长得茂盛的时候,蛙声就抬高自己,它们的演奏使农户的心事节节攀升。
当丰收在望,蛙声就是欢庆的前奏,我们抓住了一把沉甸甸、亮堂堂的喜悦。
朔风吹来,蛙进入冬眠,蛙声落到地表之下,成为一种蛰伏的状态,这是在蓄着一种势,等待另一场出发。
自然,蛙声也充盈着美感。
零碎的几声蛙声,也许单调,但蛙声连成一片,就成就了一种壮美,一种欢快,一种醇厚。兼之与水色、月色、阳光等等融合一起,更显韵味。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用心谛听,蛙声胜过了许多天籁之音。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已经是十分唯美的意境了,沉浸其中,一切忧郁会烟消云散。
蛙声还在勤勉着,饱满着,飘荡着。
过几天,收割开始,丰收的鼓声会擂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今夜的蛙声是含着满满的欢喜的。真想,潜入稻田更深处,枕着蛙声,就此睡去。
作者:陈爱民
图片:新华社 视觉中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