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加大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张俊飚 胡毅航
  • 2024-09-02 15:37:04

高度期待和影响深远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议题,研究作出了一系列关涉未来发展改革目标任务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重大决定。在“三农”领域,会议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独立单元,从“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专门论述,强调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意义。而面对当前我国城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业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现实情况,要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短板,就必须从最贴近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景的县域层级与空间单元入手,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切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此,会议提出了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重大命题。

命题的提出既指出了“三农”工作的未来重点,也明确了“三农”工作展开的进取方向。要解答好这一命题,就必须致力于从“新”入手,围绕“新理念、新动能、新空间、新人才”等方面,做好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新谋划,写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文章。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新理念。最基础最普惠的民生是衣食温饱,最和谐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新产业的发展要依托乡村实际环境,与农业的生产特征、农村的生态环境、农民的生活需要紧密关联。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科学指引,以创新的手段建设好乡村生态新产业、以协调的方式处理好乡村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的理念引导好乡村自然资源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开放的思维推进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流转、以共享的精神推进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目标实现,使新产业更加健康、新业态更加多样、新经济更加稳健。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新动能。新时期的乡村产业振兴与经济建设,离不开先进生产力的支撑。强大的生产力和高水平的先进技术,可以建构起产业转型发展和不断迭代升级的内在驱力,从而不断生成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引导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领域集聚,向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方面聚力,整体形成以科技创新尤其是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来增强对生物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等乡村新产业发展的动能支持。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新空间。土地是一切产业发展的载体,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展开与运行提供着所需要的场所功能,土地制度是农业农村制度的核心构成与关键内容。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要素供给与土地制度支撑。要按照“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要求,不断优化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破解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对土地要素供给短缺的因素,通过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畅顺土地用途合理转换,不断盘活废弃校舍、厂房、荒地等存量土地要素,通过“三权分置”和土地产权流转等方式,减少无效或低效用地行为,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为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和资源增值提供更好的要素支撑。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新主体。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城市转移不可逆转,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减少及人力资本要素供给短缺,将对乡村产业振兴尤其是新产业发展形成约束。应对这一挑战,必须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根本遵循,通过不断完善人才选育机制,鼓励高校创设符合新时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专业,加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所需要的“新农人”培养力度,创新性运用各种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回流乡村,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耦合一起,形成对乡村产业发展尤其是诸如农文旅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队伍支撑。

作者:张俊飚(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胡毅航(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